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关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

2015-04-19 01:08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地方政府农村公关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  
一、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农村公共资本的投入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有质的提升,达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目的。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一个高绩效的公共事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高绩效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本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国内研究表明(朱丽娟,2004),教育对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84.66%;教育的产出弹性为4.499,即教育投入每增加1%,农民收入就增加4.499%。其次,高绩效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有利于稳定农民对社会的预期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高绩效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还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而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农民私人生产经营成本而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低,则农村公共事业只能满足基本公共产品,甚至出现有的公共产品短缺。经济发展水平高,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就会较大,系统性较高。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低,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就会较低,如社会保障的给付金额就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高,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就会较高,如医疗卫生条件就会好一些。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它的经济发展绩效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制定、实施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相应发生变化,形成了制度外筹资机制与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效率较低、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差距较大、负担不公平、结构失调、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978~1984.年的6年问,农业总产出增长了52.5%,平均每年增长7.5%。1985~1987年,我国农业总产出在3年的时间内仅增长了8.2%,平均每年仅增长2.7%,这个时期的增长速度与前期相比明显放慢。1989~1995年,这一阶段我国农业增长处于平稳上升阶段。在这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出增长了33%,平均每年增长4.7%,虽然高于第二阶段年均2.7%的增速,但是仍然低于改革初期每年7.5%的增长速度。。1996~2002年,农业总产出增长了24.8%,平均每年增长3.5%,我国农业增长再次进入一个持续缓慢发展的阶段。税费改革后的2003~2004年农业增长出现了拐点,经济增长率从2003年的2.5%上升到2006年的7.4%。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提高,但是发展速度远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未能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远未形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虽然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公共投资具有很强的生产性,公共品拥挤度较低时,公共投资存量的增加能够通过促进私人资本边际产品产量的提高,促进私人投资和私人资本的长期积累(张中华、谢升峰,2002)。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公共产品普遍处于短缺状态,公共品拥挤度很低,公共投资存量的增加对私人投资增长发挥正向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4)。樊胜根、张林秀等(2003)利用分省和分县数据研究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等方面的作用和程度,研究表明,公共事业投入增长率的差异已成为导致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且也是影响农民生产性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钱克明(2003)研究了农业产值增长与公共教育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公共科研投入、农牧户自身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投入的边际回报率最高,农村教育投资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回报率次之,农牧户自身投资的边际回报率最低。
上一篇:关于网络社会新型人际关系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