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经济学阐释(1)论(2)
2015-05-06 02:04
导读:保护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健全各种利益主体的表达机制。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享有通过任何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自由。知情权的
保护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健全各种利益主体的表达机制。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享有通过任何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自由。知情权的内容不仅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党的大政方针,还应当包括政府掌握的一切关系到公民权利和利益、公民个人想了解或者应当让公民个人了解的其他信息。知情权是民主政治发展到现代阶段所产生的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是公民实现和维护自身其他权利和利益的重要条件。有知情权才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包括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所以,必须保护广大人民的知情权。随着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利益日渐多元化,但人民利益表达制度存在渠道单一、流于形式、难以操作和不平衡发展等缺陷。因此,必须建构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体系,拓宽并建立通畅的人民利益表达渠道,着力培育利益表达的专门团体,扶助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严格规范国家社会管理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利益表达。如果既没有弱势群体表达利益的机制,也没有一个良性的谈判与协商对话机制,人民的要求就无法顺利表达,容易诱发各种极端行为。
二、走依靠人力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始终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使广大劳动群众都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心情舒畅地为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努力工作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应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在产业类型上,“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合理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第三产业,以增加就业量。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力争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继续积极发展面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进一步扩大就业。具体说来,应该是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而资本较丰富的地区选择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在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相对不足的地区选择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重点是发展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的轻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对于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必须强调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新科技产业,以便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而对于大量存在的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则应该根据其自身实力,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企业规模上,要注重发展中小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能够以较少的投资成本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能够凭借较强的动态平衡起到就业稳定器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发展多类型的中小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重点扶持科技型、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要发展中小企业,不单是企业自身的责任,更涉及到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建立功能完备的中小
企业管理机构,给予中小企业宽松的税收政策,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解决其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人才机制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包括事业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政策和制度环境等。环境建设对于人才脱颖而出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应营造一种舒心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和造就人的人事环境;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来实现人才与事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优厚的经济待遇和必需的物质保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另外,要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特别注重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国际水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
在人才流动体系上,鼓励各类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消除各种体制障碍;建立起有利于人力资源高效配置的企业分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参与分配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当前的关键在于强化人才个体对人才资本的所有权,让人才真正成为人才市场的主体,通过市场交换,将人才的使用权交换给单位、社会,从而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使用社会化。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承认人才个体对人才产权的最终支配权、处分权,除非国防战备、抢险救灾等国家紧急情况的需要,一般应尊重和维护人才本人的自主择业权和人才资本的自由交换权。要强化合同契约意识,明确人才、单位、社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个人通过市场将人才使用权交换给单位,单位按契约支配人才的使用权,将人才管理与使用纳入社会化、契约化管理轨道上去。要研究制定人才产权管理条例及人才产权保护法,建立人才产权仲裁机构,合理划分、鉴定人才产权的构成与权属,科学、公正、合理地处理人才产权纠纷;尽快制定、出台人才产权保护法,切实保护人才个人的终极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