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2)

2015-05-06 02:04
导读:二、日本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动因 二战后由美国实施的“道奇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和技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使日本得到

  
  二、日本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动因
  
  二战后由美国实施的“道奇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和技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使日本得到了大量美国的军需订单,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改变。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固定汇率制为日本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使日本的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的政策效力大大加强。美日之间的不对称合作使得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长驱直人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相对软弱的国内市场。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外资法》、《外汇法》、政府资金、租税特别措施等产业政策的实施,成功地将吸引的海外投资及国内的私人资本引向大型工业设备领域。凭借积极的设备投资,日本经济的产业结构迅速转化为以高附加值生产领域为核心的结构形式。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之快,无论是从整个产业还是从制造业,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系数都远远高于欧美主要国家,说明其结构变化剧烈。  并且,在制造业比例居高的条件下(1960年制造业附加值占GDP比重为33.8%),转向了具有高附加值生产率的金属工业、化学与机械工业,即形成了以重化学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  日本广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引进速度成几何级数增长的强劲增长势头,其中80%以上是基础工业技术,主要来自美国,也有西欧和其他地区的。日本从引进的技术中广泛吸取各国之长,并且加以消化、吸收、企业化,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日本在继续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快本国独立研制工艺技术的步伐。技术革新取得的突破新进展。这一点对日本从经济上、技术上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经济高增长期,日本的出口产品结构也随之做出了快速反应。最初,纤维制品、棉制品等天然纤维以及杂货制品所占比例很高(20世纪50年代初该项出口额构成比为13.7%,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比例缩减为3.9%),而后重心转移向钢铁制品、船舶等重化学工业,并向机械、电子器械领域广泛延伸(20世纪50年代初该项出口额构成合计为35.5%,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比例增至52.8%)。这一变化意味着日本出口主要集中在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领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日本制造业产业国际转移的演进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钢铁、电力、机械和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设备投资向巨型化、大容量化发展,增强日本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日本独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日益增多,在民用消费品领域(特别是高档家用电器等)尤为明显。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在生产技术上达到了世界水平。1965年以后,日本的对外贸易继续大幅度增长,在对外贸易方面已基本上可保持顺差局面,并呈稳定增长趋势。外贸顺差的结果导致了日本资本输出的迅猛增长。共2页: 1 [2] 下一页
韩国游客来华旅游市场拓展战略研究
神秘性与特殊性笼罩下的朝鲜经济改革及其特点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经济学阐释(1)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