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原因及我国的机遇(2)
2015-07-05 01:00
导读:2008年以来,原油的实际价格超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水平。7月份,美国西德克萨斯(WTI)轻质原油和欧洲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45美元,
2008年以来,原油的实际价格超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水平。7月份,美国西德克萨斯(WTI)轻质原油和欧洲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45美元,尽管8月份已回落到120美元以下,但其实际价格仍然大大高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水平。同时,粮食和矿产品价格的同步上涨,也给全球带来了明显的通胀压力。在全球经济进一步减速的情况下,石油、粮食和矿产品价格维持在高位,可能会迫使全球经济调整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
3.全球经济失衡成为导致经济周期调整的重要因素,可能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长期的影响。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不平衡发展的结果,体现为个别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实际上是一次艰难的利益调整。2006年,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超过8100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盈余为2600亿美元;美元不仅对欧元和英镑大幅贬值,也对人民币和越南盾等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仍会继续释放。
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为特征的全球化,使很多国家在过去实现了“高增长和低通胀”,但其蕴含的巨大风险已开始显现。这种风险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减速、全球经济不平衡延续以及石油、粮食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而不断放大,通货膨胀成为发展中国家普遍面对的难题。2007年以来,全球货物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美国实际进口出现萎缩,国际游资继续寻找新的投机热点,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抵御外部风险的难度。随着全球性科技创新进入新一轮调整期,金融创新需要新的制度保护,全球经济不平衡开始调整,本轮经济调整可能延续较长时间。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经济环境
常规分割和大分割放疗对骨转移癌60例止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