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条件(1)(2)

2015-07-25 01:20
导读:在粮食进口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1997年后我国大豆的进口数量快速增加,1997年大豆进口量为273万吨,2001年大豆进口就超过了1000万吨,达到1394万吨,同期

  在粮食进口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1997年后我国大豆的进口数量快速增加,1997年大豆进口量为273万吨,2001年大豆进口就超过了1000万吨,达到1394万吨,同期大豆取代小麦成为我国粮食进口的第一大品种,2003年—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均超过2000万吨,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近1/3。
  在粮食出口方面,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出口品种,在2003年之前玉米出口年度间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增长或下降趋势,2003年之后由于国内玉米需求持续增长,玉米出口数量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2005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分别为1639万吨、232万吨、861万吨,2006年我国玉米出口补贴政策没有继续实施,因此许多出口商已停止向国际市场出口中国玉米,中国玉米的传统进口国韩国已开始从美国进口玉米,2006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225万吨。
  2、我国粮食贸易的结构问题。我国粮食进出口总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粮食贸易的稳定性较差,大起大落的状况经常出现。在总量稳定性较差的同时,结构问题同样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谷物消费品种结构与国际市场贸易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在谷物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6%、22%和26%,而国际市场大米、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占谷物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40%和32%。
  (2)我国在某些年份持续出现粮食进出口与国内供求状况脱节的状况,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经济升温、投资大幅度增长,国内粮食供需缺口增大,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但在1992年—1994年期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4059万吨,进口粮食2847万吨,促使粮食供需缺口增大,没有起到平衡供需的作用。
  (3)我国主要进口粮食品种的来源地相对集中,对某些国家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在粮食禁运或主要出口国大幅度减产等政治、经济问题发生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我国进口小麦来源地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进口大豆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巴西、阿根廷。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北粮南运”格局仍占主导地位,“南进北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所占比重非常有限,由于在中长期内我国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以及提高粮食供应稳定性的需要,同时发展“北粮南运”与“南进北出”两种策略比单一的选择更具有可行性,当前应综合考虑主产区与主销区各自的利益需要,针对不同的粮食品种采取“南进北出”或者“北粮南运”策略。
  总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事实上,进口粮食就是在进口耕地、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不足的压力。假如我国年进口3000万吨粮食,大约相当于节约300万亩耕地和300亿立方水,可以缓解我国城市生产用地和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粮食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方面增强粮食进出口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对贸易策略和选择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贸易结构的变化。只有在风险可控以及贸易策略有效的条件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才能在既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又能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粮食进口的支付能力与运输能力分析
  1、支付能力分析。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189亿美元,较2004年末增加了2089亿美元,2003—2005三年内累计增加了5325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出合理区间,这一判断已经众多研究成果证实。根据通常的测算体系:国家外汇储备:3个月进口用汇 10%偿债率 10%外资企业汇出利润率 其他不确定因素,从这点来看,现阶段我国拥有5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是超额储备的根本来源。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自从2000年起就一直维持在3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直到近两年,贸易顺差额出现了激增的趋势,与此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并未随着中国加入WTO有所缩减,而且服务贸易逆差的增加额远远赶不上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加速率,因此,一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顺差持续增长。同时,金融和资本项目的顺差也为外汇储备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特别是2004年,金融和资本项目的顺差额猛增到1106亿美元,几乎是2003年的一倍多,这与中国鼓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引导分不开。尽管随着政策导向的调整,FDI占金融项目顺差的比重在下降,但是不可否认,每年持续增加的FDI的基数还是庞大的。而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累计起来的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当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量。因此,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构成了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上一篇:衡阳商贸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