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五十年足够了!(下)论文(7)

2015-08-05 01:03
导读:然而,在欧共体内部汇率的相对稳定已经达到。原因是欧共体内部的结构互补性使生产要素报酬的某种协调有了可能,而这种协调又为生产性投资流(从欧



然而,在欧共体内部汇率的相对稳定已经达到。原因是欧共体内部的结构互补性使生产要素报酬的某种协调有了可能,而这种协调又为生产性投资流(从欧洲中心到它自己的外围)所增强。欧共体还代表了一个政治安全和紧密联合的区域,为其成员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提供了某种金融稳定性。然而,这种稳定是脆弱的,恰好是因为同样的体系不可能以一个整体推广到欧洲、美国、日本关系中。商业利益的冲突没能被集团内的团结所减弱,因而以不同的程度威胁着欧洲的夥伴。欧洲只能用缩回到自身来回答这一挑战。在欧洲内部对这种选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因为“强大”的国家(德国)必然比其他国家更偏好于开放。


在这一管理危机的世界体系下,美国仍可以不担心它的赤字。这个赤字大得足以吸收所有其他发达地区的盈余(从 1980 年到 1989 年,美国的赤字是 9310 亿美元,而同时期日本的盈余是 5330 亿美元,德国 3960 亿美元,东亚的几只虎 1030 亿美元),它吸干了国际资本市场,本来这些资本是可以被世界其他地区获得的。因此,美国的霸权当然会被描写成“假霸权”。大英帝国,十九世纪的霸权国,有结构性盈余: 1870 年到 1914 年间其总资本的 50% 投资在海外,从而为其他国家的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这根本不是美国今天的情形,相反,美国的赤字使它自己的结构调整成为不可能。


因而,世界体系满足于对最弱小的夥伴(第三世界)一方进行单方面结构调整,以牺牲它们的发展为代价。同时,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系列安排的一部份,将有系统地压低了的汇率强加到第三世界国家身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终于发现了这一明显事实,它使所谓由市场决定“真正价格”的漂亮假设毫无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开始修正即提高这些国家所估价的国内生产总值,用基于购买力平价的虚构汇率重新计算。这一方法纯粹是象征性的,甚至是煽动性的,因为实际决定并不按照这个虚构的汇率而是实际的汇率作出,而实际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然是不想去修改的。在极端例子中--但这些极端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强制性调整的金融方面发生了“美元化”。不仅作为储备手段,而且作为计量单位和交换媒介,国家货币让位于美元,而美元的引进是靠外部借债来支撑的。现在整个一个循环完成了,危机管理体系为寻找投资的游资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出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西方七国集团的建立是为了在主要资本主义权力中心的层次协调对危机的管理。我们已经提到一个事实,即它在稳定汇率问题上取得的成功非常有限。作为危机的管理人,西方七国集团正如古斯塔夫·马塞亚( Gustave Massiah )所写到,是“对世界提不出一个总体规划的世界总裁”。它满足于在 1976 年对外围国家设立了单方面调整的原则,在 1980 年组织石油美元的再循环以利于投机性资本的活动,并促使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海湾战争的主要原因);在 1982 年重新安排了债务(但不是建立解决问题的条件),以及在 1992 年把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纳入到了单方面调整的战略中。


所以,这一战略的真实意图是管理危机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背景下,债务的存在甚至完全是有其功能的,从世界体系的观点来看,将债务问题解决了实际上是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采用的办法--其中提出的有些办法被煽动性地称为“最终解决”--只是使情况更加糟糕。债务从 1982 年的 9000 亿美元上升到 15000 亿美无,其中半数是利息。


这样的管理是否足以持续下去?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它不能持续下去,因为它没能找到走出停滞的隧道的出路。这种意见是不成立的,因为目标不是走出危机而是管理危机。如果我们把自己限制在对经济和金融机制的分析中,那么我认为这种管理事实上可以“成功”地执行,把世界维持在停滞状态。对许多外围国家来说,停滞把它们带进了倒退的深渊,非洲的第四世界化只是其中的极端例子。危机管理试图鼓励每个中心国家的出口(因而加剧这些国家间的贸易冲突),同时剥夺第三世界的出口机会(通过中止工业的转移以减轻中心的失业增长的压力)。这再一次使人们想起 1919 年在凡尔赛所建立的秩序:逼德国赔款,但不许它出口商品!在米德( Walter Russell Mead )作的研究所提供的另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类比中,警察正忙于追捕因第三世界倒退所产生的新移民。最后,危机管理战略会加剧发达国家间的冲突(不仅在美国、日本、和欧共体之间,而且甚至在欧共体内部,它的存在正受到威胁),这将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考虑使用武力(和战争)来对付第三世界。因此之故,美国的(军事)霸权仍必不可少,迫使欧洲和日本夥伴向美国让步,从而将它们的矛盾转回到欧共体内部。由这些冲突所产生的“区域化”,会自动地(但同时由充足的选择所维系)成为世界体系所不可能的全球化的一种自然的“出路”吗?的确有迹象指向这一方向:在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的建立(但正如我在别处指出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墨西哥一分为二,即北部的“德克萨斯区”和南部的“危地马拉区”。这个分裂被恰帕斯州起义所证实,这加深了华盛顿如意算盘的脆弱性。墨西哥的买办资产阶级是支持这一计划的);欧共体已经有三分之二的贸易在它内部进行,而共同体的对外出口从 1985 年起一直在下降(但这会持久吗?);事实上,甚至没有任何正式共同机构,东亚地区的国家(日本,南朝鲜,中国,东南亚)贸易的三分之二在其内部进行(但美国正在施加非常强大的压力去拆散它们的互补性;这是美国追求在世界的这一部份的增长的最重要的理由,克林顿在西雅图发起的“亚太区域”计划也出于同样的考虑)。
上一篇:美国学术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