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机票事件引发的经济学思考(1)
2015-08-13 01:0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零元机票事件引发的经济学思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文章针对春秋航空公司推出的零元机票事件,运用管制经
摘要:文章针对春秋航空公司推出的零元机票事件,运用管制经济学的理论对廉价航空公司的这一低价竞争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廉价航空;价格竞争;政府管制
春秋航空赠送440张武汉至上海零票价机票的事件,在新闻媒体上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之前,这家中国第一家廉价航空公司还曾经因为在济南至上海航线推出1元机票,被济南物价局认定为低于政府指导价,被叫停并罚款15万元。零票价机票一经推出,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本文拟从管制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廉价航空公司的竞争行为。
一、春秋航空这种超低定价的行为是否为不正当竞争
这种超低的定价行为,经济学专业术语为“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如果价格降低到成本水平以下,发起企业就要承担亏损,但是在把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之后,发起企业往往会再度把价格提升到可获经济利润的水平上,这个过程是“先亏损后盈利”的,因此掠夺性定价是企业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性定价行为;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因为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之后才能提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因为对手可能不相信企业发出的威胁信号,或者采取“硬拼”的对策,发起企业就必须具备比它的对手更长期地忍受低价造成的亏损,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非大企业莫属。根据以上的分析,掠夺性定价行为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通常由大企业发起,意在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威吓潜在进入者。掠夺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是非法的,如美国的《反垄断法》将掠夺性定价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非法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春秋航空是个成立才不过三年多的小航空公司,目前只有三架飞机投入运营,跟民航市场上其他众多竞争对手的实力相去甚远。首先,它根本没有实力对任何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发起掠夺性定价的竞争。其次,它所发起的两次超低定价行为,都事先规定了供给量,属于限量供应,规定的票量销售完后,马上回到正常票价,这就给了竞争对手一个预期,可以选择跟进,也可选择置之不理。事实上,大多数的航空公司对此行为都不作回应,因此,春秋航空的超低定价行为并没有引发所谓的“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充其量只不过是为自己做了个公益广告,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事实证明,新闻媒体的追捧和消费者的口碑相传,使得春秋航空的目的顺利达到了,而济南市物价局开出的15万元罚单,竟意外地成为春秋航空宣传计划的助推剂,帮助它成功地吸引了媒体以及公众的眼球。
二、政府应当如何对待当前民航运输业的竞争
首先要深入探析民航业政府管制的原因。传统理论认为,民航管制的必要性主要来源于民航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即规模经济效应、巨大的投资沉淀成本和网络外部性等自然垄断特性。民航业主要由航空运输、机场服务、空中交通管制和服务保障等部门构成,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产业,其中机场构成网络的节点,空管部门保障网络路线的形成与运转,航空公司在由机场与空管部门构成的运输网络上,提供客货的位移服务。基于民航业的自然垄断特性,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普遍对民航业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包括收益率管制、定价管制、进入管制等等,因此,学者们认为民航业的垄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垄断。民航管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效果:抑制了生产率的增长,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产业结构不合理,有效的企业不能进入,无效的企业不能推出;票价水平过高,票价结构不合理;对价格竞争的抑制造成非价格竞争的加剧,尤其是造成运力过剩。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贾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