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普惠制“毕业”条款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2)
2015-08-14 01:12
导读:诚然,中国企业从普惠制中得到增加关税收入和保护优质产业的好处,但从长期看,也会产生效率低下等负效应。因此,企业不仅要积极争取与利用新普惠
诚然,中国企业从普惠制中得到增加关税收入和保护优质产业的好处,但从长期看,也会产生效率低下等负效应。因此,企业不仅要积极争取与利用新普惠制,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从价格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争取早日从普惠制中“毕业”。
2006年~2008年普惠制方案实施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有必要对欧盟普惠制方案调整给予高度关注,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相应的手段积极应对。
一、研究新普惠制方案,寻找潜在利用空间
虽然2006年~2008年普惠制方案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普惠制利用并非强弩之末,更不是走到尽头。企业要从过高估计欧盟普惠制“毕业”影响的思想误区中走出来,认清尚可利用的空间以及挖掘这些潜在的空间。
1.根据新方案的规定(见上表2006年~2008年方案),按照《商品名称和编码的协调制度》(简称HS),第19类是武器,不是给惠产品,21类的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协定税率是免税的,工业品只有第5类矿产品可受惠,但又是资源性产品,我国也需要进口。因此,新方案的执行意味着我国只有HS1-24章的农
水产品和HS25-27章的矿产品仍然可享受普惠制待遇。而目前已毕业的HS第4、5章的乳、蛋;天然蜂蜜及其他动物产品和第12章的含油子仁及果实及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等产品可以重新获得优惠待遇。观察这些给惠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农水产品。可以利用新方案来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如欧盟对花卉税率的最惠国税率高达15%~20%,而普惠制税率仅5%。充分利用普惠制,不仅可以促进原花的出口,而且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兴起,如山水盆景、藤编装饰等。另外,考虑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对农水产品进行加工,更多地开发出口农水加工制品,提高其减免关税的力度。中国很多农产品行业利用普惠制效率不高,还不到50%。因此各级政府和外贸出口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拓展普惠制优惠政策利用率不高的产品行业和出口市场上,引导有市场的出口产品企业早日领到这一“金卡”。虽然目前中国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对于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来说,利用好普惠制,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创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释放,亦是历届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利用好原产地规则,提高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弹性。确定第三国进口货物原产地是欧共体对不同国家产品给予不同关税待遇的前提。因此,原产地规则在普惠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欧盟新方案中对优惠原产地规则的“绿皮书”,改善原产地规则被广泛接受:形式(简单化),实质(修订原产地标准和原产地累积规则),程序(规范和操作控制)。
欧盟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2002年3月,欧盟15国与12个地中海沿岸国家双方决定加快建立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步伐,争取在2010年前完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现双方互免关税。到目前为止,除叙利亚外,欧盟同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国家的联系协定均已完成,同时地中海沿岸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协定也相继签署。2001年5月首届欧盟-地中海贸易部长会议就原产地累积规则(属于该区域内部任何一个国家的半成品都可以在该区域内部的另外一个国家进行组装加工,原产地仍为该国)进行磋商。2002年,欧盟同南美洲的智利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逐渐减免关税,逐步实行全面自由贸易;同巴西就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达成双边协议,巴西将降低来自欧盟国家纺织产品的进口关税;同时,欧盟取消所有限制巴西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配额限制,并继续给予巴西纺织品20%的减税优惠。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滕颖
从语言看日本综合商社海外经营的模式
掠夺性定价和WTO倾销价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