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供给学派的研究范式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流派,提出了减税减支、增加供给、刺激储蓄和投资的政策主张。其政策核心是减税,具体分析了减税的效应、原则、时机、规模和方式等内容。毋庸置疑,供给学派认为减税的效应在于供给边即商品与劳务的供给数量和效率。扩大固定资产抵扣范围的增值税转型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的生产成本将会刺激新的投资进入和促进固定生产设备的更新,较高的投资有利于创造更多的支出指标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公共经费规模逐年增长,由1998年的356.7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259.57亿元;从三级教育在公共财政经费中的比重来看,政府高等教育支出在公共教育经费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21.54%增长到2006年的24.18%。从这个变化看,笔者认为,公共财政经费对高等教育的分配比例在25%左右是合理的,而且是可以较为稳定的,指望继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对高等教育的分配比例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2)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中等教育分配:1998年我国用于中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为599.26亿元,2006年增长到1259.57亿元,其分配比例在37.61%~35.18%这个很小的区间上下浮动,近几年又呈慢速上升,笔者以为这个趋势是合理的,因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受到中等以上教育的学生也会更多。需要提高财政预性教育经费对中等教育的分配比例。2006年我国将37.61%的公共教育经费分配给中等教育,与中等水平国家38%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3)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初等教育分配比例:1998年,我国用于普通小学的财政性经费为699.99亿元。到2006年达到了1990.07亿元,增加了1290亿元。1998年~2006年,初等教育的比重从42.27%下降到38.21%。这些年我国新生人口减少,小学学龄人口下降,导致了小学总体教育规模下降趋势,与我国小学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趋势是相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