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2)
2015-10-07 01:01
导读:企业竞争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的承认,从而立足于市场而不败。商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价格、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随市
企业竞争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的承认,从而立足于市场而不败。商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价格、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随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概念已深进
企业,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差异所带来的质量性能上的差距还是我国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一个因素。固然这种差距正在缩小,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会存在。因此企业仍需注重“以质量为导向”的产品战略,在保持自己特有的工艺、产品线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研究新产品、新功能,努力进步产品的技术含量,进步产品的附加值,挖掘我国民间工艺,以差异性取胜。
价格是商品竞争最大的上风,价格战是企业竞争的惯用手段。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本钱领先战略,本钱领先就是在从生产到售后服务一系列环节中降低用度,前已述及,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本钱,此外,可利用企业的市场互补,联合开发技术上风等方式降低本钱。本钱领先战略一直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汽车之父”亨利?福特采用标准化生产和薄利多销的全方位本钱领先战略,使其在二十世纪初及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汽车业的霸主,我国的四川长虹长期以来奉行本钱领先战略,长虹在彩电销售上几次降价以扩大其市场份额,与其彩电生产的低本钱支撑是分不开的。本钱领先是保持商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用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品牌就是企业信用和声誉的标志,世界上著名大企业都有其自己的品牌,且无形价值相当高,可口可乐的品牌估价近400亿美元,难怪有人说,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场火全烧了,第二天照样能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企业必须树立品牌观念,注重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的塑造,为此企业必须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性能,企业对社会的作用等方面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并时时宣传自己,使企业的文化、员工的风采、社会地位等透露给公众,利用公关手段进步着名度。我国现有企业只有为数未几的如青岛海尔、四川长虹、联想电脑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另外,我国产品的第二质量不够,经常形成“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企业应第二、第三质量并重,即生产一流的产品又创造一流的包装和产品形象,做好售后服务、及时反馈消费者的意见,以进步产品的性能。
二、企业的治理
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的,生产、销售由国家同一指挥,一下成了“没妈的孩子”,无法自理。企业的治理一直跟不上。首先是缺少企业家人才,由于企业原有的领导都是由政府任命,或是自己白手起家创立企业,因此随经济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原有治理者已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治理水平日益下降,加之治理手段的日益电子化,使原有的治理者招手不及。其次,治理模式和治理制度的落后,我国现有的治理知识基本上是从西方引进的,光从治理学书籍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因此,外来的模式与企业存在摩擦和间隙,员工和部分治理者一下子接受不了,缺乏自己的治理模式,是治理在企业中的效用十分小。再次,企业的治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以物为中心”的刚性治理上,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柔性治理,使得人人都存在“混日子”的动机,缺乏创新,发挥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且员工与业绩的考核制度存在不足,使得职员缺少应有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另外,企业组织结构繁杂,职员冗余,做事的人少,拿钱的人多。
对策:向治理要效益
朱?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2001年是治理年,向治理要效益。据统计,生产中有50%的效益来自治理,技术治理中的80%来自治理,可见治理的重要性。我国企业要从内部组合调整就必须从治理人手。首先,企业设立厂长经理聘用制、责任制,从社会中挑选专门经理人才来担任企业的领导。其次,在引进外国先进治理模式和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治理形式,根据国情、民族文化、习惯制定治理制度。再次,建立健全的员工考核办法,将功与过、工作与薪金挂钩,对职员采用竞争上岗。改革企业的组织机构,裁员增效,精简机构。总之,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努力建立一支治理队伍,来完成企业的决策,将企业的治理水平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治理工具进步效率,实现人本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