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知识型员工的治理课题

2015-11-02 01:0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对知识型员工的治理课题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对知识型员工的治理课
对知识型员工的治理课题

2001-09-11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今天的社会,已经发展成为所谓的“知识社会”,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已经被提到和资本、土地等一样重要的位置,甚至由于知识可能带来的“杠杆效应”,它的重要程度相对于传统资源要更强。在一个“知识就是财富”的时代里,企业要成为知识型企业。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里,真正最有价值的是所谓“知识型员工”,他们具有和传统工人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他们的治理是摆在企业眼前的全新的课题。

达尔?尼夫在《知识》导言中所写:“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企业已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1、较高的个人素质

今天的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不再是仅仅出卖劳动力的“机械”,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经济、治理等都有较多的熟悉,把握着最新的技术。

2、很强的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不再是传统工厂中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而是富有活力的有机体上的细胞。与流水线上的操纵工人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反,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地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而更夸大工作中的自我引导。

3、有很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

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设备得以更新。这是知识型工人不可代替的原因,也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所在。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5、劳动成果难于衡量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过程难以监控,而且也由于往往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依靠很多因素,包括团队的协作完成,因此劳动的成果难于衡量。

6、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看

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在比较高的层次,他们往往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看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看展现自我价值。

7、蔑视权威,难于治理

专业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输渠道的多样化改变了组织的权力结构,职位并不是决定权力有无的惟一因素。知识型工作者由于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往往可以对其上级、同寅和下属产生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使得他们并不崇尚任何权威。也由于这种权威的丧失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如何治理知识型员工

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与传统治理学定义的工人不同的特点,也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巨大价值,因此必须处理好对知识型员工的治理。

在以往的机械化大生产组织中,对员工的治理主要夸大控制与服从。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对操纵工人的治理方式来对待他们,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产业革命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把专有技术转化为大机器生产流水线上的简单的、重复的劳动,从而大大进步了效率。与此同时,这种方法也抹杀了发明和创新。这显然与知识经济时代格格不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答应员工制定他们自己以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视和指导甚至强制规定处理题目的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
上一篇:日本中小企业“组合”制度的现状与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