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如何参与国际分工?(2)
2015-12-04 01:16
导读:2、产业结构不公道。西部地区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的不公道状况决定了其出口商品的状况,出口商品中低级
2、产业结构不公道。西部地区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产业结构的不公道状况决定了其出口商品的状况,出口商品中低级产品比重大、以原料型产品为主,产业制成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小;同时,进口贸易商品结构中生产资料所占比重大,而先进技术和设备所占比重小。可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公道状况决定了其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较低。
3、资金作为发展经济的“瓶颈”资源,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数目较少且分布不平衡。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较差是外资进进的重要障碍,除了交通、通讯上的落后状况外,缺乏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障也阻碍了外资的投进。
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扬长避短,发挥上风
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巨大竞争的压力必然促使西部地区注重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的改善,从而进步资源利用的效率,使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对土地资源而言,必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实施绿化工程;对煤炭、石油、自然气等战略资源而言,必须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保证可持续性的开发与利用;对生物资源而言,在开发过程中应与国内外的高新技术相结合,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推进
生物工程;对旅游资源而言,应进步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力引进外资投进到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解决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不足题目;而且还要留意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上风地位的需要。
大力开展边境贸易。相对于跟东部地区进行经济交往和联系而言,西部邻近边境的地区与境外国家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要更为快捷。与我国西部边境交界的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轻产业技术落后,这种境内外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在进行西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轻产业的扶持力度,对促进西部地区与境外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加大力度,吸引外资,加强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倾斜。
国家为了支持外资流向西部地区,应适当放宽外商在西部地区的投资范围限制,答应外资进进一些特定的领域,如答应外资投向旅游业;应将吸引外资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对西部地区具有上风的农牧业开发、资源开发和能源、原材料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应列为鼓励投资项目;对外商在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应涵盖从签订投资协议、土地批租、设立企业、税收、产品进出口、利润再投资等各方面,其中税收优惠成为优惠政策体系的核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成为西部地区引进资金的重要举措。在新亚欧大陆桥贯通的基础上,应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重新构建新的交通运输路线。此外,西部地区还应迅速改变在信息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上的落后状况,从而为外资的引进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注重跨国公司的投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西部地区开发对外国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仅四川省就已有摩托罗拉、宝洁和德国的西门子、日本本田等近40家跨国公司投资设厂。应大力借用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治理经验等方面的上风,推动相关企业与产业的发展。此外,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部分和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能够拓宽外资流进的渠道,也是利用外资的有效途径。
调整结构,优化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旅游、法律咨询、工程设计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工作相继展开,使第三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进步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与国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还能吸引外资流进,增加外汇收进,为西部地区开发提供所需资金,进步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