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欧大陆桥发展远景与对策(3)
2016-02-12 01:11
导读:三、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沿线省区产业公道布局的协调机制 积极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对话和契约保障。建立
三、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沿线省区产业公道布局的协调机制
积极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对话和契约保障。建立和完善以新亚欧大陆桥发展促进会、沿黄经济协作区、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等记域性经济合作和行业网络组织,支持沿线11个省、区建立指桥省、区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高层次对话和磋商;建立权威性协调机构,与地区发展规划相衔接,制定与实施陆桥发展整体规划;加强陆桥经济带上风产业和企业团体的联合重组,形成整体聚合效应;加强沿桥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消除市场封闭,优化资源配置,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全局性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在沿桥地区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上风互补的经济区域;要实施相互开放的政策一。各省市间要打破省市间的行政壁垒,形成同等竞争、互惠互利的宽松环境,使资产、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在经济带内能够自由活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不断进步。建立开放型、协同发展的资金融通体系、商贸流通体系、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制定经济合作和区域性的法规和条例,约束和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经济纠纷,协调合作各方的利益;要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地区开发,促进和带动相关地区的开发建设,推进陆桥经济带联动开发,增强陆桥经济带的整体功能。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沿桥地区的整体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补偿机制。
2.尽快建成适应陆桥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涉及跨国铁路的机制、治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协调。另外,为充分利用和发挥运输效率和效益,也要相应建设并逐步形成与铁路运输配套的通讯、公路、航空、管道以及港口建设等在内的跨国交通通讯网络。铁路建设重点修建陇海线宝鸡一兰州铁路复线,尽快使连云港乌鲁木齐全线实现复线和电气化,使年运输能力增加到5000万吨;新建宝鸡中卫复线,分流宝兰段;在路网上联结陇海、包兰两大干线,增强进出西北的运输能力,彻底解决西北地区外运通路长期不畅的局面;在陇海城东部进行陇海线徐州至郑州铁路电气化改造,进步输送能力。公路发展重点建设与陆桥平行的连云港一霍尔果斯的高等级公路,首先建设连云港一徐州一开封一洛阳―三门峡一宝鸡路段和乌鲁木齐一奎屯路段,沟通沿线省会大中城市间的联系,特别是加强陆桥西段不发达地区之间联系的公路建设。港口建设优先发展连云港和日照两个桥头堡,建设深水泊位,扩大吞吐能力,与国际集装箱运输接轨。民航发展要加强机场设施的建设改造,增设新航线,开辟通往中亚、西欧、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重点改建乌鲁木齐、兰州中川、西安咸阳、郑州、徐州观音等关键机场。通讯发展在骨干光缆线路开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讯网和移动通讯等,开发信息资源,建立新亚欧大陆桥治理信息系统。管道发展主要围绕“西气东送”工程建设自然气、石油等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多方筹集,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种开发生体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建立专项开发基金;根据需要组建陆桥开发股份制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筹资;利用bot等形式,吸引外资进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发挥企业团体联动效应
体制创新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协同配合为辅助的创新机制,关键是要解决地方之间、部分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的题目,以规范和同一市场体系为重点,特别是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产权市场等,培育区域市场体系,从体制上保证相互开放。重点培育为生产服务的专业性、区域性和全国性大城市,以市场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发挥大型企业团体在沿桥综合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当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把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沿桥经济整合和形成联合整体上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本地带集中分布的一大批装备条件较好、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经营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的上风,按照社舍化大生产与公道经济规模的要求,打破地区、行业、部分和所有制界限,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吞并、联营、组织专业化协作等各种形式发展企业联合,形成一批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团体,使其成为陆桥经济带综合开发的主体力,加强大型企业团体的战略规划功能、投资主体功能、技术开发动能、资本经营功能、拓展市场功能和外向发展功能,使其在陆桥经济带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上,特别是在建设大型资源开发和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上,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