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要素价格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

2016-11-07 01:0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要素价格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对要素的需求量也
     【摘要】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对要素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要素的供给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不得不面对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要素价格变化对中国的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出口贸易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要素价格 出口总量 贸易方式 出口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量不断增加,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9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78亿美元,增长了124倍,年均增长18.1%。特别是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迎来了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年均增长28.9%,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过去出口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要素价格低估所产生的成本优势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要素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能源为例,2007年的消费量为265,583万吨标准煤,为1978年的4.65倍。生产要素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逐渐推进的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使要素价格出现了不断上涨的趋势。与此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出口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研究要素价格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价格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中所讲的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大类,本文把生产要素分成劳动、土地和资源三大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利率并未市场化,利率受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劳动、资源类生产要素价格虽然短期内有升有降,但长期的趋势是不断上涨的。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的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32元,增加了7.2倍,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就资源类价格变化而言,2007年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为1986年的6.08倍,而2007年产品价格指数仅为1986年的3.54倍,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
  由于过去长期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严格的户口管制政策以及改革开放前毫无节制的生育政策,使农村产生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供应,因而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和城市工人同工同酬,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只能获得低工资,依靠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所产生的低成本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种情况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正在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持续下滑,这意味着在2008年之后,年满18岁的适龄劳动力供给增速将出现持续下降,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将逐步消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资源对工业的发展及其转化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源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一直严重滞后,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日益突出,对国际要素市场依赖性加强,国内部分稀缺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通过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缓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二、要素价格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1、中国产品总体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速减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价格改革滞后,要素价格低廉,环保收费标准偏低且征收不到位,直接导致了我国很多产业出口产品价格偏低,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特别是入世以来,要素价格偏低导致的成本优势是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外贸顺差过大的重要原因。以纺织业为例,我国出口服装单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3,毛纺产品是英国、意大利同类产品价格的1/8到1/5,印染产品是瑞士同类产品价格的1/4,丝绸产品是意大利同类产品价格的1/5,化纤产品是日本同类产品价格的1/3到1/2。在我国劳动生产率并不高于甚至低于国外相同行业的情况下,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相差如此之大,直接说明了我国产品由于要素价格过低所导致成本方面的巨大竞争优势。正如前述,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面对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必将逐渐丧失。与此同时,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以及国际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使得出口的高速增长势头必将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搜集整理:

    上一篇: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