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6-11-23 01:0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要实现对外贸
   [摘要]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相背离的主要表现,环境与制度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走循环经济和绿色贸易的路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对策分析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是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观。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存在着与生态文明相背离的许多问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背离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加到21738.3亿美元。并且随着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赋予了我国外贸迅速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却有不断加剧之势。
  1.出口方面
  (1)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大。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能耗比较大,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产生巨大的外部不经济,致使我国局部地区自然资源锐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钨、锡、锑、稀土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出口导致了这些矿产资源的乱挖滥采;石材的出口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水土的流失;羊绒出口量的扩大导致过度放牧和生态恶化;发菜、山野菜、药材等野生植物出口加速了草原沙化。并且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投入产出比例低、经济效益差的情况下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破坏了可持续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受环境壁垒限制大。我国出口商品50%以上运往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些国家的环保标准和法规是世界上最严格、最系统的,它们要求产品的进口标准大都是我国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环境技术标准。中国出口产品每年因遭受各国“绿色壁垒”封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美元,仅发达国家实行的认证制度一项就使我国每年蒙受40亿美元的损失。
  (3)出口商品竞争力弱,受环保因素影响大。受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环境生态科学的原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要在产品中加入环保的因素,以及为达到进口国的环保标准而在产品中增加各种测试、检验、认证等费用都会使出口成本加大,丧失低廉的成本优势,使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2.进口方面
  (1)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近2亿吨,铁矿石进口3.83亿吨。而大量进口作为生产投入品的铁矿砂、化工原料、原油等产品无一不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且初级产品的进口由于我国环保检验措施不到位,从国外带进了一些病虫害和传染病,污染了生态环境。我国曾一度进口数量较大的象牙、犀牛角、虎骨、豹骨、熊胆等野生动物制品,破坏了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2)外国投资者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我国,加剧生态危机。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为逃避本国较严的环保法规,将国内禁止或需支付高昂环境成本的污染严重的技术与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带来了大量的生产污染和消费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力从外国非法进口大量“洋垃圾”,如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废旧船舶、汽车、轮船等工业垃圾,加剧了生态环境危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在生态环境成本内在化过程中,我国处于后发劣势
  (1)我国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相对较大。我国出口商品大部分得益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从事的加工贸易中多占据的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环境成本高。并且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强大的生态胁迫效应,造成了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和失调。
  (2)我国环境成本量化的经验相对不足。环境成本量化的难度有大小之分,其中有些支出很容易量化,比如采矿企业每年的废水、废气、矿渣治理费用;环保设备投入;排污费;回填、覆土、绿化的支出等。但因污染环境造成的环境损失而导致的外部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是一个复杂的,如大气与水资源等的损害等。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这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3)我国的环境治理手段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在污染最严重时期,环保投入占GNP比例达l%~2%,1972年美国环保投入占GNP的0.9%,日本占0.8%,德国占0.8%。同时,相应公众的环境意识也较高,在政府和公众的双重努力下,发达国家基本控制了污染问题。而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容量日益缩小,加上资源利用的技术问题和国外垃圾产业的侵入,政府难以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治污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很落后,因开发或进口环境设备和技术而增加的费用也将提高产品成本,使得很多出口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下降。
  2.我国处于生态环境退化加剧阶段
  分析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破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环境破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历,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等的发展都符合这样一种倒U关系。经济学界基本公认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NP为500—3000美元时,往往对应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人均收入已达1000美元,处于环境退化不断加剧的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越过了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环境条件在逐渐好转。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发达国家污染转移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造成我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属污染型的占30%,其中高污染占40%。其次,废弃物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代价远远超过通过处置废弃物所获得的收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国处理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引进外资、技术与设备缺乏环境意识,导致有害环境的设备、技术与产品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我国环境意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大
  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已经形成,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和需求大,它为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从而经常把我国产品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如欧盟就曾以我国禽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有害微生物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禽肉向欧盟出口。德国公布了118种禁用染料清单,其中我国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104种,使我国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受到较大的挑战。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要用生态学来引导对外贸易发展。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以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来发展对外贸易。其次,要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环境立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制度,制定完善有利于对外开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执法和监督能力,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加强清洁生产立法的研究,如确立清洁产品的范围,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清洁生产企业给予财政、税收的扶持及制定清洁生产推广规划、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经济技术政策,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等。还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注重唤起公众环保意识,将观念的改变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再次,要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各种定价方法确定污染物的收费依据。实施生态成本法,如用净化单位二氧化碳所需树木和维护成本之和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位收费;用污染造成的损失计算环境资源的价格等。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进行的排污权交易,尝试对资源进行市场定价,采用这种事前控制污染的方法,有利于节约整个社会的资源。最后,要开发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自主开发环境治理设备,努力提高我国治污手段和治污技术的水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顺应绿色贸易潮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一是要积极顺应绿色贸易的潮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采用清洁工艺,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使绿色产品、环保技术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导向型产品。二是积极鼓励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只要企业获得相关国际标准认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不受任何非关税的阻拦。同时,我国也应根据WTO和有关多边环境协议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绿色防范体系。三是实施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营销的绿色一体化。四是要对主要国家行业和产品的绿色壁垒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寻求对策。对于其中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合理要求,要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尽量满足对方。五是要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使我国出口贸易向节约原料、节约资源的(绿色结构型)发展,鼓励和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及可实现资源替代的产品出口。六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政绩考核体系,应把对外贸易增长质量、效益情况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环境与贸易的良性发展。
  3.积极引进和开发环境保护技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强化绿色管理
  首先,要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体制,增加投人,以环保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开发绿色产业,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其次,要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积极鼓励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出口,把绿色产品出口纳入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的范围,出口发展基金优先考虑绿色产品开发,建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品出口发展基金,保证绿色产品出口贸易的高速、高效发展。再次,要积极申请绿色标志和ISO14000认证,充分发挥通过认证产品的示范和导向我国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最后,要采取措施阻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今后我国吸引外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把重点放在纺织印染业、皮革加工业、橡胶工业、火力发电业等行业上,逐步提高这些产业中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条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征收进口产品环境附加税,采取限制或拒绝进口的贸易管理措施限制废弃物的转移,通过限制或禁止设立高污染企业或建立高污染特别开发区等手段限制国外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4.加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先,我国可以援引世贸组织的有关环保条款,并通过其贸易和环境委员会机构抵制环保贸易壁垒,保护我国的利益。其次,很多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外溢性的特点,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所以环境政策的应用也应该是多边的。我国应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阻止发达国家滥用环保借口实行贸易保护的企图,与发达国家签定多边协议,争取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援助。再次,我国还应积极参加国际环境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讨论,在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查我国涉及外贸和环保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立青.关于可持续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J].国际商务,2000,(6)
  [2]郭峰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际经贸探究,2005,(1)
  [3]沈亚芳应瑞瑶:对外贸易、环境污染与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5,(1)

搜集整理:

    上一篇:试论环保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