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10+3”合作方式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16-11-28 01:0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10+3”合作方式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有了日程安排,而“东亚自
  

  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有了日程安排,而“东亚自由贸易区”还停留在书面上。目前东亚经济合作主要是以3个“10+1”的形式进行。在把经济合作的利益抽象为外贸额增长的假设前提下,建立经济模型,用较新的1994-2005年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了从单纯的外贸增长角度“10+3”合作方式比“10+1”对中国经济利益更大的结论。并把模型结论结合东亚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自由贸易区”;选择 对外贸易额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建议成立一个“东亚经济集团”(EAEG),东亚开始了经济合作的探索。随着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发展,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合作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东盟“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共识,是东亚经济合作最大最受关注的成果。
  2002 年 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10+1”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该协议中国首先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在2010年实现零关税,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在2015年实现零关税。于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人口、GDP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开始浮出水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按既定的日程安排逐步推进。
  为了不落在中国后面,日本2002年1月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在2003年12月东京举行的日本一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发表了《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达成计划在2012年建成FTA的协定。韩国也宣布要加快与整个东盟建立FTA的谈判进程。2003年,韩国在东盟峰会上提出了就签署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的建议,并开始与新加坡就双边自由贸易进行谈判。中国-东盟“10+1”关系的发展竞争性地提升了另两个“10+1”的进程,使整个东亚经济合作以3个“10+1”的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我们抛开复杂的政治、边界等因素,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东亚建立一个包括中国、东盟、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10+3”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还是中、韩、日三国分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3个“10+1”模式)对中国经济有利。
  
  2 模型的建立与回归
  
  2.1 模型的假设与建立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H-O-S模型,一国具有不同于他国的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从而需要进行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实现要素互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利益与社会福利都得到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与中国进出口总额增加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我们用这种联系来衡量中国与他国或地区贸易自由化后,两国间贸易额的增加对我国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
  为简化模型、便于统计与计算,我们假设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全是优势互补贸易的结果。同时假设与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的外贸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同等效应的推动作用。这样,我们通过经验分析,就能求出中国与东盟外贸增长对中国的外贸总额促进作用大,还是中日韩与东盟外贸增长对中国的外贸总额促进作用大,即哪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更有经济利益。
  这里,我们假设中国对某国的或地区的进出口额与中国外贸总额存在线性关系。模型基本形式为:
  Y=e+aX1+bX2+cX3
  其中Y为中国外贸总额,Xi为中国与Xi国的贸易额,各系数为两国贸易额增长对中国外贸总额增长的边际作用。
  2.2 样本的选取
  在数据选取方面,截取了中国比较稳定的1994-2005年的出口总额以及与各国贸易额为样本数据。复旦唐朱昌曾用94-03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我国这里用更长、更新的数据进行分析。

搜集整理:

    上一篇: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现状与前景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