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贸易中知识产权与物权冲突之解决原则

2017-06-01 01:06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贸易中知识产权与物权冲突之解决原则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提要】权
   【提要】权利穷竭的前提是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被合法地首次投入市场。权利穷竭不等于知识 产权穷竭,而是指相关知识产权权利群中的某一项子权利的穷竭,并且被穷竭的权利是 为所明确规定的与商品的流通和购买者的使用有关的特定权利。商品自由流通和利 益平衡是权利穷竭原则赖以成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支柱。有关权利穷竭的空间效力 范围包括领土、区域及国际三种情形,前两种已经获得内国或区域的立法和司法的承认 ,具有了确定性,国际穷竭由于涉及复杂的政……
  在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贸易过程中,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冲突到商品的自由流通  。权利穷竭是这一冲突的解决原则。,国内尚缺乏对该的系统。本文拟从  比较法和实证的角度,研究权利穷竭原则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空间效力范围等基  本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框架。
      一
  权利穷竭(exhaustion  of  rights)又译为权利用尽或耗尽,由于与首次销售密切相关  ,因此它又被称为“首次销售”(first  sale)学说或原则,(注:一般而言,在欧洲多  使用“权利穷竭”一语,而美国则习惯用“首次销售”一词。)也有著述以“消耗理论  ”(exhaustion  theory)或用尽原则称之。其基本含义可以表述如下:任何一件受知识  产权保护的产品,一旦由权利人自己或由经其同意之人进行首次销售之后,则权利人就  无权禁止该产品在相关市场上的继续流通,也就是说,权利人的相关的知识产权即告“  穷竭”。权利穷竭与权利终止不同,后者系因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届满;前者则是  因包含特定知识产权的产品被合法地首次投入市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西方国家,这项原则首先是通过判例法起来的,而后获得这些国家制定法的承  认。它最初由德国法学家Joseph  Kohler提出,并于1902年由德国帝国最高法院的Guajokol  Karbonat案判决确立下来。[1]因此,大陆法上的权利穷竭原则系由德国最高  法院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普通法上的相关学说最初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873年涉  及专利权的Adams诉Burke一案中采用,[2]而后在1895年的Keeler诉Standard  Folding Bed  Co.一案中再次使用这一学说。[3]至1908年,在Bobbs-Merrill  Co.诉Straus案中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开始对著作权采用首次销售学说,判决原告的排他销售权穷竭。  在该案中,出版商Bobbs-Merrill在其书籍上插入如下告示:零售价低于一美元将构成  侵犯著作权。而被告未考虑该告示以低于一美元的价格销售原告出版的书籍。最高法院  裁定,原告所享有的法定的排他销售权只适用于著作权作品的首次销售。[4]随后,美  国国会将最高法院对该案的判决进行了编撰,这体现在1909年《著作权法》第41条中。  该条规定:“本法的任何规定都不得用于禁止或限制合法获取的著作权作品的复制件的  转让。”这即著作权中的发行权穷竭,它是首次销售原则的体现。
  权利穷竭原则在各国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美国现行的1976  年《著作权法》第109(a)条规定:“合法制作的特定的复制件或唱片的所有人或经该类  所有人授权的任何人,无须著作权人的授权,有权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理其所合法拥有  的复制件或唱片。”英国1994年《商标法》第12条第(1)款规定:“由注册商标所有人  或经注册商标所有人同意在已经投放欧洲地区市场的有关商品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  ,不构成侵权。”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中,没有出现如前所述的有关权利穷竭的明确  规定,但有关侵权行为的条款均体现了权利穷竭的精神。这在《专利法》中表现得尤其  明显,该法第63条规定了“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若干情形,其中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  形为:“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  利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
  (一)知识产权中的权利群(bundle  of  rights)
  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些权利构成了财产所有权的权利群。作为一种民事权  利,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这三项基本的知识产权同样由权利群构成,而且作为与传  统的有形财产相对应的无形财产的所有权,其指向更具有典型的权利群特征。(注:在  构成知识产权的三项传统的权利中,专利权及商标权只包含财产权利,与此不同,著作  权的内容则在不同法系的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大陆法系国家的著作权法同时提供完整  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英美法系国家的著作权则主要指财产权,特定类型作品的作者可享  有一定的人身权。如美国著作权法只规定了视觉作品的作者享有作者身份权和保护  作品完整权。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国家的相似,见该法第10条。由于权  利穷竭只涉及财产权,因此,本文的讨论也只涉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每一种类型的  知识产权都有其自身特殊的为制定法所确定的或多或少的独占权利群。在普通法国家如  美国还包括由普通法所确定的权利群。
  知识产权的权利群构成直接与其保护对象的特点相关。一般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  象包括了创造性智力成果和识别性商业标志两大类。这两类对象均有一个共同特点——  无形性,因此,它们无法像物那样为权利人所实际控制,相反却可以同时为不特定的多  数人所“占有”。在经济学概念中,智力成果被视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物  品有着非排他性和非消耗性的特点。[5]因此,在有关所有权的四项权能中,占有权于  知识产权所有人而言恰似水中月,镜中花。为弥补因占有权的缺席所带来的问题,知识  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做了独特的安排。这种安排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  面,赋予知识产权以强烈的排他权(也称禁止权或独占权)特征。所有类型的知识产权均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实质上是一种消极性的权利——制止他人做某些事情的权  利:制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模仿或使用其作品、发明或者商标。[6]有关国际条约对  于“所授予的权利”正是从禁止权的角度做出规定。例如,TRIPS第16条规定,注册商  标所有人享有排他权,即有权禁止任何第三方未经其许可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  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第28条规定了专利权人应享有如下排他权:禁止  第三人未经许可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禁止第三人未经许可  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我国《  专利法》也是从禁止权的角度来规定专利权。(注:见该法第11条。从专利权人所享有  的禁止权中,可推出专利权人享有与禁止权相对应的“使用权”。)各国商标法所赋予  的商标权均体现了上述鲜明的排他性特征。因此,对于知识产权,除了人们通常所熟悉  的积极权利以外,还特别强调消极权利,即禁止权或排他权。也正是这个原因,在西语  中,往往以排他权(exclusive  right)指代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使用权”的扩展。  按使用权的原有意义,它是指依照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这种使用存在着一定的  对使用对象的消耗。在知识产权领域,“使用”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既指通常意义  上的使用方式,如使用专利产品,也包括其他利用方式,如制造、销售专利产品,复制  、传播作品等方式,尤以后者居多。随着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对无形财  产的使用方式,与使用方式相对应的使用权也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此外,由于无形  财产的非物质属性,对其使用不会引起“消耗”,所以,一般说来人们可以通过众多的  使用方式对无形财产进行无限制的利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描述出知识产权中的权利群,除了商标权以外的其他各  项知识产权,存在着两个层面的权利群:其一,由禁止权、使用权和处分权构成的权利  群;(注:与专利权和著作权不同,商标权只包含了这一层面的权利群。这取决于商标  的性质,权利人对商标的“使用”形式是确定的——特指将商标使用于特定的商品或服  务上,它不像作品和发明创造那样有各种利用方式,并且在每一种利用方式上都成立一  种权利。)其二,由使用权的若干子权利所构成的权利群。后者在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  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对于专利权来说,其使用权的子权利包括制造、使用、销售  、许诺销售、或者进口专利发明等项权利;著作权则一般包含复制权、发行权、公开表  演权、公开展览权以及演绎权等。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中的各项使用权做了  具体的规定,该法第10条明确列举了以下12项使用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  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以及汇编权  等。
  (二)被穷竭的权利
  根据以上对知识产权权利群所做的分析,我们可明确以下两点:
  第一,被穷竭的不是人身权,而是财产权;不是著作财产权、专利权或商标权本身,  而是其子项,即权利群中的某项具体的与产品的销售或使用有关的权利。同时,由于各  项知识产权的权利群构成不同,其被穷竭的子项也相应不同。对于著作权,被穷竭的权  利为“发行权”,如德国《著作权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如果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  经发行权所有者同意,投入欧洲联盟市场……则对它们的进一步销售应不受限制……”  使用权中除发行权以外的其他子权利均未穷竭,对这些权利的行使仍然必须获得著作权  人的授权。例如,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通过Le  Boucher一案明确表示,影片的播放和  书籍、唱片等载体的流通不同,电影作品的首次播映并不导致播放权的穷竭,对电影作  品的每一次重复传播都必须获得作者的授权。[7]对于专利权,被穷竭的权利为“使用  权”及“销售权”。我国《专利法》第63条规定:“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  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  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从上来看,早在1873年,在首次运  用权利穷竭学说的美国专利判例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强调指出,本判决只确认了使  用权的穷竭,而没有涉及专利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的穷竭问题。[8]而后在1895年的K  eeler诉Standard  Folding  Bed  Co.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权利穷竭的范围从使  用权扩大至销售权。法院认为,专利产品的购买者不仅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该产品,而  且可以不受限制地转售该产品。[9]对于商标权,被穷竭的则是第一个层面权利群中的  使用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被穷竭的是在特定产品——被首次销售后的产品——上的相应权利,即权利穷  竭只发生于在同一产品上存在着该产品的合法获得者的物权与该产品所包含的知识产权  发生冲突之时。在这种情形下,知识产权人不能再禁止相关的物权人的某些特定的行为  。也就是说,权利穷竭原则只适用于特定的个体的产品,而不适用于同一类型的所有产  品或同一系列的所有产品。被首次销售后的特定产品与同一类型的所有产品(或产品系  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若将两者混为一谈将背离权利穷竭原则的本义,并剥夺权利人  应享有的权利。
  上述两方面相结合即限定了权利穷竭原则的适用范围。由此可知,权利穷竭不等于知  识产权穷竭。(注:历史上,人们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将权利穷竭等同于知识  产权的穷竭,由此而对权利穷竭学说予以拒斥。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  版社,2001年版,第341页。)当提及“知识产权穷竭”时,实际上是指相关知识产权权  利群中的某一项子权利的穷竭,并且被穷竭的权利是为法律所明确规定的与商品的流通  和购买者的使用有关的特定权利。
      三
  严格地说,权利穷竭观念在普通法和大陆法上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普通法上,穷竭观  念源于默示许可的概念,即除非卖主明确限制与物品的销售相联系的权利,买主可以自  由处置所购买的物品。[10]在大陆法上,穷竭概念并不是建立在与财产的转移有关的权  利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与保护主题和权利性质有关的权利的基础之上。不过,一些  不同法系国家有关穷竭问题的实践已经超越了普通法和大陆法的分野。例如,日本在专  利权的穷竭上采用了普通法的默示许可的方法,而新加坡则实行建立在Joseph  Kohler  的学说基础之上的全面的国际穷竭原则。[11]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般来说,除了知识产权法律明确规定的非自愿许可(包括法定许可、强制许可)以及  合理使用的情形外,任何对知识产权的利用均需经过知识产权人的许可。但是,随着贸  易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展,这一原则受到了挑战,它与商品的自  由流通发生了冲突。该冲突提出了一个要求,应该确定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链条中哪些  环节需要取得权利人的许可,这些环节包括制造、首次销售、转售和其他交易、出口和  进口、使用。因此,如何确定这些环节就具有了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有关权利穷竭的定义揭示了知识产权人的权利终止之处:产品被合  法地首次投放市场之后。这反映了权利穷竭原则赖以成立的两项相辅相成的观念,在这  两项观念的基础之上,穷竭原则从欧洲(主要是德国)以及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  其一,商品自由流通。早在1902年3月26日,德国最高法院就是以由专利权人投放市场  的专利产品应自由流通为依据,领风气之先,做出了有关专利权穷竭的判决。[12]在美  国,这一原则也是以对有关财产让渡的限制的排斥,以及通过使限制最小化来提高  贸易的自由与效率的政策为根据的。[13]而欧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更是鲜明地揭示  了这一点,欧共体穷竭原则的基础即为商品自由流通原则。例如,对于包含作品的载体  的流通,欧盟委员会认为,包含作品的载体与其他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它的流通  也必须遵循商品自由流通原则。其二,利益平衡。被誉为德国知识产权之父的Joseph  Kohler在发明穷竭原则之时,就是以产权理论为基础,提出知识产权人一旦将  知识产权产品投放市场,则意味着其已经行使了与这些产品相联系的知识产权中的使用  权和销售权,此后,这些权利让位于购买者的所有权。[14]穷竭原则表现了在特定产品  上的制造商的知识产权与购买者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界线,它体现了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的限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无形性和非消耗性特  点,各种知识产权在客观上均存在被多次使用的可能性。穷竭系对权利的限制,其目的  在于防止权利人对同一产品主张两次权利。一旦权利人独占实施了将受知识产权保护的  产品投放市场,则独占权的合理目标已经实现,即权利人已经得到了应得的报偿。因此  ,任何进一步利用有关的知识产权限制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行为都将构成对权利的滥  用或对权利的不正当使用。[15]权利穷竭就意味着权利人失去对该类产品的控制权,包  括对产品的再销售的控制,权利人也不能通过分割地理市场来约束被许可人及固定零售  价格。另一方面,对买受者的物权的承认。例如,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平行进口问  题的案件中,主审法官William  Wallace认为,商标所有人控制其商标商品的权利止于  该商品进入市场流通之时,购买者获得所购商品上的所有人的所有权利,可以依照自己  的意愿利用所购得的商品。[16]同样,在Keeler诉Standard  Folding  Bed  Co.一案中,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从销售专利制品的被授权人处购得专利制品之人拥有对该制  品的不受时间或地点限制的绝对财产权。”这表明了美国法院对物权和知识产权两者关  系的态度,即在特定情况下,物权优先于知识产权。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许多判例中,上述两项观念被同时强调。例如,187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Adams  诉Burke一案中阐述了如下专利权穷竭的基本原理:在事物的基本性质上,当专利权人  销售一种其惟一的价值体现在对它的使用上的机器或器械时,他获得相应的报酬并放弃  限制使用所售机器的权利。该货物在不受专利权限制的情况下流通。也就是说,专利权  人或其受让人已经通过货物的销售获得了自己在使用其发明的机器或器械上所主张的所  有的报酬或补偿,购买者可以自由使用所购物品而不再受专利权人的限制。[17]在1902  年的Guajokol  Karbonat案的判决中,德国最高法院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并补充道:  “一项专利并未赋予其所有者规定贸易条件的权利。”[18]而在1980年的FullplastProcess一案中,德国最高法院更是明确指出:穷竭原则的功能就是“要在考虑知识产  权人应当受到的保护的同时,保障商品的自由流动”[19]。2001年4月5日,欧洲法院法  律顾问Stix-Hackl就Zino  Davidoff  SA诉A&G  Imports  Limited一案所发表的咨询意见  ,清楚地表达了上述两种观念,同时在共同体的框架内做出了新的诠释。在谈及穷竭原  则的含义和目的时,Stix-Hackl指出:“通过平衡各方利益,所有人的禁止权应受到限  制,他不能够反对首次销售时自己已经行使过权利的产品的再销售。”[20]
      四
  在分析权利穷竭原则时,探讨其空间效力范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离开这一个环节来  讨论权利穷竭原则必将陷入认识上的误区。权利穷竭的空间效力范围,也即地理市场范  围一直是有关权利穷竭的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又集中于权利的国际穷竭上。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影响到对平行进口问题的定性。(注:即若承认权利的国际  穷竭,则平行进口系合法,反之,则非法。平行进口(Parallel  Imports)是指未经相关  知识产权权利人(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和商标权人)授权的进口商,将由权利人自己或经  其同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投放市场的产品,向知识产权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所在国或地区  的进口。这是一个因知识产权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被视为知识产权领域里最有意义  的与贸易有关的问题。)有关权利穷竭的空间效力范围包括了领土、区域及国际三种情  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一)领土穷竭
  在国家的层面上,“穷竭”意味着一旦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由权利人或经其同意被  投放到国内市场,则任何第三方在国内市场对该产品的转售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权利  人的相关权利被视为已经穷竭。权利穷竭学说一般为国内立法所承认。一项产品的首次  销售将穷竭所有人对同一产品的进一步销售的支配权,这通常只限于在该项权利有效的  地域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是一项领土穷竭原则而不是国际穷竭原则。依照领土穷竭  原则,由特定国家授予的权利仍可以被用来阻止由权利人在国外销售的商品或来自某一  关联的商品的进口。

  一般来说,各国法院均在国内的意义上适用权利穷竭原则。[21]例如,美国,在所有  类型的知识产权上都存在遵循领土穷竭原则的判例。对于专利权,1873年在Adams诉Burke一案中确立了专利权的领土穷竭原则。在1890年的Boesch诉Graff一案中,所涉产  品同时在德国和美国受专利保护,该产品的美国专利权人成功地阻止了在德国首次投放  市场的产品向美国进口。[22]近一个世纪以后,在1978年的Griffin诉KeystoneMushroom  Farm  Inc.一案中,法院甚至将在Boesch案中确立的原则扩大适用至由美国专  利权人自己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之上。[23]对于商标权,美国关税法和商标法的规定非常  明确,其中《关税法》第526条禁止使用美国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进口。对于  著作权,1976年《著作权法》也采用领土穷竭原则。该法第109条(a)款规定了“首次销  售原则”:“依据本法合法制作的特定复制件的所有人,或者经该所有人授权的任何人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授权,销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置其所占有的复制件或录音制品。”  第602条(a)款则规定:“未经著作权所有人授权,将在国外获得的作品的复制件进口至  美国,侵犯了第106条所授予的销售复制件的独占权利,对此,可以依据第501条起诉。  ”(注:第501条规定的是“侵犯著作权”。该条第1款规定,任何侵犯了第106条至118  条所规定的著作权所有人的独占权……或违反第602条的规定向美国进口复制件之人为  著作权侵权人。)美国联邦第九巡回法院以此为依据,认为首次销售原则具有地域性,  该原则不能适用于在美国境外制造并首次销售的产品。在数起平行进口案件中,该法院  认定平行进口是一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例如,在1994年的Perfums  Givenchy  Inc.诉Drug  Emporium  Inc.一案中,第九巡回法院根据《著作权法》第602(a)条拒绝了被告的  国际穷竭抗辩。[24]在日本,1965年之前,在所有的知识产权上也都严格遵循领土穷竭  原则。根据日本1959年《专利法》,日本专利权人有权禁止在其他国家被合法投入市场  的专利产品的进口。专利权人或独占被许可人也可以请求日本海关当局扣押平行进口的  专利产品。[2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区域穷竭
  在区域的层面上,“穷竭”意味着一旦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由权利人或经其同意被  投放到某一特定区域的市场——通常指像欧洲区(EEA,由15个欧盟成员国加上冰岛  、挪威和列支敦士登这三个非欧盟成员国构成)或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这样的自由贸  易区,则受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保护的平行的知识产权所有人不能再对这些产品行使其  知识产权。这一空间范围内的权利穷竭是基于区域内的自由贸易政策而在知识产权领域  进行区域性协调的结果。,知识产权中相关权利的区域内穷竭主要发生于欧洲经济  区。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欧共体知识产权法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知识产权作为  一种专有权可以构成进入市场的障碍,因而可以合法地限制竞争。然而,自20世纪70年  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依据各成员国取得的知识产权威胁到共同体市场的一体  化,[26]在知识产权和欧盟的基本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  》(简称《欧共体条约》)旨在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建立单一的市场,而成员  国知识产权的实施会构成自由贸易的障碍,尤其是利用在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禁止由知  识产权人或经其同意投放在另一个成员国市场上的产品的进口,这将使共同市场分割成  成员国的国内市场,并最终损害在共同市场内商品自由流动原则。面对保护知识产权却  对共同体市场内的自由贸易构成威胁这一两难,欧洲法院起“权利的存在和权  利的行使二分法”以及“共同体权利穷竭”这两项联系密切的原则。这两项原则为上述  两难问题提供了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欧洲法院一系列以上述两项原则为基础的判例表  明,在维护欧共体市场的一体化与维护成员国的知识产权两者之间,前者居于优先地位  。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权利的存在与权利的行使二分法
  共同体的意图并不是消灭知识产权。随着共同体法律制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虽然  受成员国保护的知识产权的存在(existence)不受自由贸易原则的,但是,这类知  识产权的行使(exercise)不能阻止在其他方面是合法的共同体内的贸易,并将单一市场  分割成成员国的若干市场。也就是说,权利的存在取决于成员国的国内法,而这种权利  的行使必须与欧共体条约相一致。这即所谓的“权利的存在和权利的行使二分法”。该  二分法体现了欧共体在成员国的知识产权与共同体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欧共  体条约》对知识产权的存在和行使做出了不同的规定。该条约第295条明确规定,成员  国的知识产权的存在不应受到影响。同时,条约中有不少旨在控制知识产权运用的条款  。
  欧洲法院在1968年的Parke  Davis一案的判决中首次完整阐述了该二分法。欧洲法院对  该案的裁决意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其一,原告的专利权系依据成员国的法律  取得,该权利的存在不受《欧共体条约》第81条和第82条的禁止性规定的影响;其二,  若知识产权的行使会对共同体市场的竞争构成损害,尤其是构成《欧共体条约》第81条  或第82条意义上的限制竞争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则这种知识产权的行使因违反共同  体的竞争规则而构成违法行为。据此,欧洲法院未支持原告要求禁止药品进口的诉讼请  求。
  2.共同体权利穷竭原则
  作为一种实现建立单一市场目标的必要的保障手段,相关权利在共同体区域内穷竭受  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前所述,《欧共体条约》旨在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建  立单一的市场,该条约第28条和第30条成为欧洲法院认定相关知识产权在欧洲区域内穷  竭的依据。其中,第28条规定:在成员国之间有关进口的限制以及具有相同效果的所有  其他措施均应受到制止。因此,虽然成员国知识产权的存在没有遭到否定,但是任何允  许利用一国的知识产权禁止共同体内贸易的法律都在根本上与第28条相违背。第30条规  定:“当成员国对进口、出口和转口的禁止或限制是基于维护公共道德、公共秩序和公  共安全,或者为了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或者国家的具有、或考古价值的文  物,或者工商业产权等正当理由时,第28条……的规定不妨碍上述禁止或限制。但是,  这种禁止或限制不应构成一种专断的歧视手段或对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变相限制。”欧洲  法院将上述两个条款视为欧共体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保障。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为了实现建立统一的共同体市场这一目标,在“权利的存在和权利的行使二分法”的  基础之上,共同体权利穷竭原则应运而生。根据该原则,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一旦由  权利人自己或经其同意在任何一个成员国首次投放市场,则与该产品有关的知识产权被  视为在所有的成员国均告穷竭,并且相关权利人再也不能凭借在其他成员国拥有的平行  的知识产权禁止该产品在共同体市场内流通。
  欧洲法院在权利穷竭的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一系列的判例中确认了权利的  区域内穷竭。欧洲法院的判例既涉及在EEA内(欧洲经济区国家之间)的平行进口,也涉  及从非EEA国家向EEA国家的平行进口。在前一种情形下,欧洲法院根据权利的区域内穷  竭原则,判定平行进口行为不构成侵权;在后一种情形下,欧洲法院以同样的原则认定  平行进口行为构成侵权。对于发生在EEA内的平行进口,区域穷竭原则是作为领土穷竭  原则的替代原则被强调;对于发生在非EEA国家与EEA国家之间的平行进口,区域穷竭原  则是作为国际穷竭的替代原则被强调。人们对前一种情形鲜有歧见,而对后一种情形,  则一直存在不同观点的交锋。
  与欧洲法院在判例法上的发展相呼应,有关权利的共同体穷竭原则同样体现在欧盟的  相关立法之中。有关的法律文件包括:商标领域的《商标指令》,(注:欧盟委员会于1  988年12月21日通过了《商标指令》,该指令第7条规定:“(1)商标权人无权禁止在由  他自己或经其同意投放共同体市场的商品上继续使用原有的商标。(2)当存在阻止商品  的进一步销售的合理理由,尤其是当商品投放市场之后,其状况被改变或被损坏时,不  适用第(1)款。”这是一条有关权利穷竭的重要规则,它确立了成员国的商标权在欧共  体区域内穷竭。如今,《商标指令》第7条所确立的区域穷竭原则在所有欧盟成员国的  商标法中得到了体现。《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27]著作权领域的《信息著作权  和领接权指令》,《关于机软件的第91/250号指令》,(注:Directive  91/250EEC  of  May  14,1991.该指令第4(c)条规定了计算机程序的发行权(而不是出租权)的穷  竭。)《关于出租权的第92/100号指令》(1992年11月19日发布),以及《关于数据库的  第96/9号指令》。(注:Directive  96/91  EEC  of  March  11,1996.该指令第5条也规定  了与数据库有关的发行权的穷竭。)上述著作权领域的指令有关权利穷竭的规定与《商  标指令》第7条的用语如出一辙。

大学排名


  (三)国际穷竭
  国际穷竭问题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出现而出现。许多知识产权人就相同的对象在不同国  家享有平行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人在这些国家销售或准备销售其产品。在国际的层面  上,“穷竭”就意味着一旦产品被权利人或经其同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被首次销售  ,则存在于其他国家的平行的知识产权不能用于禁止这些产品的进口商或购买者。也就  是说,权利人在其他国家所享有的在该产品上的类似的权利也随之穷竭。
  国际穷竭原则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成员国,如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也包括非  欧盟成员国,如瑞士)有着长久的历史。但是,该原则在上述两类国家中遭遇了不同的  命运。随着欧盟成员国在其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纷纷接受区域内穷竭原则,包括德国  和奥地利在内的欧盟国家抛弃了曾长期使用的国际穷竭原则,转而接受区域穷竭原则;  而在非欧盟成员国瑞士,国际穷竭原则至今仍支配着其相关的司法实践。瑞士近年来的  判例仍然体现了国际穷竭原则。1998年,瑞士联邦法院曾经判决,将经著作权人同意在  其他地方投入市场的复制件进口至瑞士,无须获得瑞士独占被许可人的授权。(注:Case  No.4C.45/1998/zus  BGE  124  III  321.瑞士联邦法院对权利穷竭的观点可以从瑞  士相关的立法历史中找到某些线索。瑞士新著作权法的第一份提案曾经规定了发行权的  国际穷竭,即一旦作者或其被许可人“在瑞士或其他地方”销售了复制件,则发行权穷  竭。)这一判决对瑞士专利法也产生了影响,在1998年12月23日的一个判决中,苏黎世  商事法院认为,国际穷竭同样支配着专利法。[28]此外,瑞士商标法也适用国际穷竭原  则。因此,瑞士几乎成为国际穷竭摇篮的代名词。[29]日本也被纳入采用国际穷竭的国  家之列。日本东京地院在1965年的Parker案判决被视为日本第一个适用国际穷竭的  判例。该判决改写了日本严格遵守领土穷竭的传统。在该案判决中,法院允许来自香港  的真正的Parker牌笔平行进口至日本。法院的理由是:商标法旨在保障商品的原始来源  和质量,并保护商标所有人的信誉。在本案中,上述方面未受到真品进口的影响。[30]  此外,1998年日本最高法院对BBS案的判决意见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被视为引入了国际穷  竭原则。该案判决与上述商标案件的判决一道被认为为日本法律有关穷竭问题的规定确  立了方向。[31]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前述三种空间效力范围中,领土穷竭和区域穷竭已经获得内国或区域的立法和司法  的承认,具有了确定性。而对于国际穷竭,却还是众说纷纭,它涉及复杂的经济关  系。近年来,有关权利穷竭原则的争论都是围绕着国际穷竭原则而展开。美国近30年来  的许多判例也反映了对在国际贸易中适用穷竭原则的激烈争论。在现有条件下,对于权  利穷竭问题尚未能在国际层面上达成一致意见。例如,TRIPS也没有就其成员有关权利  穷竭的立场提出要求,(注:TRIPS第6条规定:“就本协定项下的争端解决而言,在遵  守第3条和第4条规定的前提下,本协定的任何规定均不得被用于处理知识产权的穷竭问  题。”)无论是采取领土穷竭、区域穷竭还是国际穷竭,只要不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和最  惠国待遇原则就都被允许。在我国,迄今为止尚无相关立法可循。一些学者提出,依据  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或者采取领土穷竭(如对于专利权和著作权),或者采用国际穷竭  (如对于商标权)。由于篇幅所限,拟另撰文讨论这一问题。
  收稿日期:2002-10-28
【】
  [1]51  RGZ  139,140-141  30  IIC  495,497(1999).
  [2]84U.S.453,456(1873).
  [3]157U.S.659(1895).
  [4]210U.S.339(1908).
  [5]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知识经济的社会政策[J].新华文摘,2000,(3).
  [6]W.R.Cornish.Intellectual  Property:Patent,Copyright,Trademarks  and  Allied Rights[M].Sweet  &  Maxwell,1996.5-6.
  [7]李琛.市场统一中的人文失落——欧盟法与欧洲大陆著作权观念的冲突[J].私法研  究,创刊号,政法出版社.
  [8]Adams  v.Burke,84  U.S.453  (1873).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9]157  U.S.659  (1895).
  [10]David  Parkins  et  al.Exhau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Z].inPLI's  Fifth  Annual  Institut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1999.
  [11]Christopher  Heath.Exhaustion  and  Parallel  Imports  in  Asia[J].33  IIC  622  ,623(2002).
  [12]51  RGZ  139,140-141.
  [13]Jr.Jay  Dratler.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M].Law  JournalSeminars-Press,§6.05[1].
  [14]Cohen  Jehoram.Parallel  Impor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J].30  IIC  497  (1999).
  [15]Irini  A.Stamatoudi  and  Paul  L.C.Torremans.International  Exhaustion  inthe  European  Union  in  the  Light  of“Zino  Davidoff”:Contract  Versus  TradeMark  Law[J].31  IIC  123,127  (2000).
  [16]Apollinaris  Co.v.Scherer,27  F.18(C.C.S.D.N.Y.1886).
  [17]84  U.S.453,456  (1873).
  [18]51  RGZ  139.
  [19]11  IIC  503.
  [20][1999]3  ALL  ER  711  (Ch.D)502.
  [21]W.R.Cornish.Intellectual  Property  [M].Sweet  &  Maxwell.1996.32-33.
  [22]133  U.S.697  (1890).
  [23]453  F.Supp.1283  (1978).
  [24]32  USPQ  2d  1512  (1994).
  [25]Shusaku  Yamamoto.A  Reversal  of  Fortune  for  Patentees  and  ParallelImporters  in  Japan[J].[1995]7  EIPR  341.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6]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中的知识产权[J].环球法律评论,2001,(夏季号).
  [27][1994]OJ  L11/1,25  IIC  743(1994).
  [28]Z.R.97(1998)112.
  [29]Brigitte  Lindner.Switzerland:  Cradle  of  International  Exhaustion[J].  [1999]7  EIPR  373.
  [30]Christopher  Heath.From“Parker”to“BBS”.The  Treatment  of  ParallelImports  in  Japan[J].24  IIC  179,180(1993).
  [31]S.K.Verma.Exhau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FreeTrade-Article  6  of  the  TRIPS  Agreement[J].29  IIC  534,543(1998).

搜集整理:

    上一篇:欧盟对华反倾销原因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