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国贸易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加入WTO迫使我国转换原先不合理的对外贸易的战略,还要调整现有的外贸结构。本文结合我国贸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换措施和贸易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转换与调整的必要性
(一)外汇储备高,进出口结构失衡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位。以我国1997年和2005年外汇储备数据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记载,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为1398.9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9年期间持续高增长,截至2005年底,外汇储备量大约为1997年的6倍。
庞大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实力的增强。但同时还必须看到,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外汇储备过多,不仅会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造成宝贵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适度调整外汇储备规模。
近几年,我国外贸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连创新高,已经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年我国外贸顺差为167.0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外贸顺差高达1019亿美元,约为1995年外贸顺差的6.1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5年贸易与发展报告》,2000~2004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6%左右。巨额贸易顺差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了出来,如贸易摩擦增多,进口资源依存度提高,贸易条件恶化等。其背后隐含的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数量扩张型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的外在表现,反映在国内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运行的关系上,是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进出口结构,改变结构失衡的现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高顺差,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非常必要的。
(二)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目前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二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记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00~2004年分别是1.13,1.14,1.30,1.39,1.40。可见,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额有逐年上升趋势。
(三)经济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出口低技术附加值产品换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的粗放性严重,其增长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推动,产品的加工程度低,附加价值小。以纺织品、服装为例,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货物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出口金额却排在世界第四、五位。近年来我国每年出口服装件数达50亿件套左右,但平均出口服装的价格不到法国出口服装的1/10。
出口的大部分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收入需求弹性小,出口规模难以扩大。再加上产品附加值低,以致抗汇率风险能力差,易受国际经济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我国外贸保持适度增长,还有利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现我国外贸出口向集约、高效的转变。
二、转换与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一)保持经济的内外平衡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既有内部平衡目标,也有外部平衡目标。内部平衡目标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物价稳定、充分、经济增长;外部平衡目标可分解为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其中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还可进一步分解为贸易收支平衡和资本流动稳定。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越来越高,外部平衡在政策目标中的地位也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国际收支差额很大,国内经济的平衡就可能受到不利影响: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的国际收支逆差则可能造成国内经济衰退。此外,随着一国经济开放的增大,汇率水平变动的其他经济效应如财富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投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资本流动效应、货币效应等都会得到强化,这使得汇率变动将对宏观经济产生全局性的复杂影响。这时,宏观调控就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的内部平衡,也要同时注重经济的外部平衡,因此,内外平衡的协调成为宏观政策当局的最终政策目标。
(二)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我国是能源和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经济是资源消耗型经济,资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单位资源消耗量产出低。经济增长是许多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但又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同样,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虽然占用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也只有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提下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提高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
(三)提高外汇效益
高额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表明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如果这种势头不断持续下去,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高居世界首位的外汇储备,其使用效益仍有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用好适度外汇储备,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一方面要鼓励国内实力企业走出去,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来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成果,以调整虚拟资产和实物资产结构;另一方面要适当考虑增加权益类资产比重,以调整债权资产和所有权资产结构。提高外汇使用效率,对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调整的对策措施
(一)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1.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关键是建立起我国的绿色产品生产在引导、扶持和规范绿色产业上,国家可运用的政策手段有:(1)投资融资政策。目前,绿色产业已成为国际金融业贷款和融资优先考虑的重点,我国也应建立政府长期支持绿色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并运用财政手段影响投资方向,给予绿色产业信贷优惠,促使绿色产业的优先发展。(2)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可在绿色产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引进和应用先进设备的税收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体系。(3)激励引进创新的科技政策。目前,绿色产业的规模还处于小型试验阶段,国家应增加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以降低成本,节约社会劳动。
2.进口结构的调整
“绿色”进口结构的实现,不仅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性循环的可能。“绿色”进口结构的调整可通过政府的激励措施和强制措施两方面实现。政府可积极鼓励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给予进口信贷的优惠和融资上的便利,减免关税,从而达到调整进口结构实现“绿色”进口结构。此外,国家可以通过推广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和进口技术标准制度。
(二)调整外资利用政策
一是调整方向。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向着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自主产业升级转变,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融合和创新,提高利用外资促进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是优化结构。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优先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三)鼓励走出去
一是逐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加工装配。在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的同时,努力增加当地,增强当地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
二是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讯信息、物流航运和中介服务,加强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交流,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便利化创造条件。
(四)加强资源、能源、环保等控制
建立外贸发展与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和考核外贸效益,不应只考虑外贸自身的规模效应和外汇收入及外贸顺差的大小,应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节能效率以及环境成本等因素同时纳入。在以综合竞争优势为基本目标的前提下,逐步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不利局面,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消耗的集约发展之路。同时积极推进绿色贸易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利用绿色税收、绿色标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贸易保障等制度使外贸发展与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目标、环境保护与生态维护以及消费者健康安全目标相协调统一,破除中国能源、环境威胁论。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