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地方应对策略实证分析
2017-08-09 02:4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反补贴地方应对策略实证分析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摘要:在我国出口产品遭到越来越多反补贴调查的背景下,宁波市
内容摘要:在我国出口产品遭到越来越多反补贴调查的背景下,宁波市的涉案企业数量日渐增多,涉案产品类别相对集中,也日渐宽泛,但至今尚未形成有效的反补贴应诉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宁波市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内外部原因,认为应加强对WTO有关反补贴规则的重视和研究,并提出当前地方应对反补贴调查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反补贴 应对策略 地方性
当前,在各种不利因素迭加之下,宁波市外贸事业中较为传统的货物贸易出口正面临诸多困境。为了缓解矛盾,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不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长远之计,但以扩大出口额为主要目标而不论产品类型和层次的各种补贴政策也正在被各级部门所采用。对外贸产业进行补贴虽然是推动其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策略,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下简称SCMA)固然也允许特定类型补贴的存在,但禁止性补贴甚至可申诉性补贴的采用将引起贸易伙伴间的纠纷,甚至恶化国家以及地方的对外贸易外部环境,这种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因此,客观分析宁波市出口产品面临的反补贴调查形势,梳理宁波市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外贸促进政策,进而提出地方性的反补贴调查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对外贸易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外贸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宁波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现状分析
2007年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在贸易地位提升的同时,面临的反倾销反补贴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成为反倾销反补贴的重点目标国。宁波作为出口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形势也相当严峻。
(一)宁波出口产品反补贴调查的现状
对宁波市出口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已突破了不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限制,这也成为贸易伙伴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所采用的主要贸易救济措施之一。以往,我们一直存在一种误解,就是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不会受到反补贴调查,这种误解产生于美国1984年就“捷克斯洛伐克及波兰输美碳钢丝绳补贴案”所做的判例,SCMA并无相关规定,而美国则在2005年7月就对《贸易权利执法法案》进行了修订,已经允许该国调查机关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则早在2004年4月就对我国出口的户外烧烤架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该案也成为世界范围内首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补贴调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受反补贴影响的产品类型相对集中,多以资源性成品类产品为主。从几起涉案产品的范围来看,加拿大铜制管件反补贴调查涉案企业中有8家为宁波企业,占涉案企业总数将近1/3,美国橡胶磁铁反补贴调查涉案企业中,宁波市一家出口企业被列为强制应诉企业之一,南非不锈钢洗涤槽反补贴调查也有4家宁波出口企业涉案,在涉案企业总数中占比将近一半,上述产品都是宁波市当前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一定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
列入反补贴调查的政策类型多,涵盖范围广。在反补贴调查问卷中,宁波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往往要回答包括出口实绩补贴、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优惠贷款、土地使用权的优惠取得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政府的地方经济政策和习惯性优惠措施。
(二)宁波企业应对反补贴调查的现状
宁波市的出口产品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反补贴调查形势,涉案企业也较多,但至今尚无企业应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应诉程序复杂,成本巨大,胜负未定,出口企业对反补贴调查应诉往往抱着畏难逃避、甚至以放弃目标市场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反补贴调查涉及到的是政府的补贴政策,企业往往认为这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与企业无关,因而对反补贴应诉的参与度不够。
宁波市系统性的反补贴调查应对机制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宁波市各界对反补贴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定中,权威性的补贴条款审查制度还不完善,对出口企业的直接补贴还比较多,易于诱发反补贴调查;出口产品反补贴预警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各方事前应对反补贴调查的能力还亟需提高;对于已经发生的反补贴调查,往往会出现主管部门一家单位应诉的局面,多部门联合应诉机制尚未建立。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