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视角谈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突破
2017-08-11 05:5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从政府视角谈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突破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关税壁垒日
摘要: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关税壁垒日益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绿色壁垒的突破是一项
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政府视角,提出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政府
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烦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外国商品进口所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1]。
一、当前农产品遭遇的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1.以技术性措施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为主的绿色壁垒是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产品技术标准和动植物检验检疫要求最高的地区,并且技术标准越来越严苛。以欧盟为例,自2000年7月开始,欧盟要求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量检测的标准经过了十多次修改,仅2008年就修改了两次,要求越来越严格。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随之效仿,纷纷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标准,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日本2006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影响了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的出口,造成出口成本的增加,甚至会波及出口农产品的上游企业。
由于中国现行的农业标准在数量和技术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致使中国农产品质量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要求。同时,由于环保的滞后,农产品还受到大气、河水中有害物质的再度污染[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名目繁多的国际认证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中国农产品标准的落后使得进口方往往要求产品进行多种国际认证。国外不同国家或地区不仅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认证,更有对
企业管理、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证要求,且认证程序不透明、手续烦琐、认证费用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除了一般验厂,很多国家2008年还新增了反恐验厂,增加了企业负担。
国外客商大多不承认中国国内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证明,常常指定验证机构进行产品或企业的资格认证,通过后方肯签约。很多企业只好舍近求远地到其他国家进行相关认证,不仅延长了认证时间而且给企业增加了额外费用,削减了利润。同时,特殊检验、标签标志、出口厂商注册、检验检疫处理、风险分析、病虫害、细菌等指标的要求都给相关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国际上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这既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个别发达国家的思想偏见,国外普遍认为中国产品是低质量的代名词。一旦中国的农产品发生问题,国外媒体通常会大肆报道,事件造成的负面效应便会无限扩散,甚至会影响到中国其他产品。但实际上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中国2005、2006年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99%)略高于美国出口中国食品的合格率。2007年9月,日本朝日新闻时事周刊《AERA》对各国出口日本的食品超标率进行的排名显示,美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超标率均在中国(只包括大陆)之前,中国(只包括大陆)以0.58%的超标率排在所列3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十三位,远低于美国第十一位的排名和1.31%的超标率[3]。
3.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其中以“两反两保”措施为主。中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而美国是世界上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当今国际贸易摩擦总体形势正在趋于复杂化,花样也不断翻新。美国2006年对中国发起了首例反补贴调查。欧盟近年来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居高不下,2006年达到12起,高于往年。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