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换一种思维方式:研究价值学

2017-08-12 01:56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换一种思维方式:研究价值学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写此文受到大思想家茅于轼老师的启迪,茅老师说:“从反
      写此文受到大思想家茅于轼老师的启迪,茅老师说:“从反方向来作估计。某种产品出口如果不利,那么进口必定有利;物价上涨如果于人民不利,那么降低必定有利…… 如果正反两个方向都是不利的,那么我们现在必定碰巧处在一个丝毫移动不得的最优点上。”[1]
    从古到今,人们价值学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假定在商品没有腐烂的,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产生的亚当·斯密、李嘉图、配第、马克思、萨伊等等许许多多的学家。“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是这一种思维方式最大的弱点是不能够解决现实,很难回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争论。譬如“剩余价值”就是这样,高歌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关系《剩余价值新论》[2]。 假如商品都腐烂了,那么这些经济学家也就不存在,没有什么戏了。如斯密的《国富论》还存在吗?
    二是假定商品都腐烂了,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产生了凯恩斯的《通论》。写此文的目的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因为从正面研究价值学,人们的研究过了,再也搞不出什么学问,已经封顶了。所以从反面入手,可是看到事物的本质。毛泽东在写《咏梅》词时说:“读陆游咏梅花词,反其意而用之。”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专门研究“反物质”。为了找到反物质,丁肇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磁铁并把它放到太空上。1998年,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着这块磁铁发射成功,10天后返回了地面。这是丁肇中所领导的AMS试验的第一步,但是这个连他自己都无法预知结果的试验,遭到了很多人,甚至是学术权威的质疑。

    一、 什么是价值

    任何物品会腐烂吗?回答是肯定的,一切物品都会腐烂的。腐烂的物品有价值吗?绝对没有价值,是负价值=腐烂价值。譬如物品100元腐烂了,这时,负价值=腐烂价值=100元。2005年上半年淮河上流发大水,河水已经被严重污染,下流的老百姓却遭殃了,大面积的鱼溏里的鱼全部死亡,鱼民们哭的死去活来,因为他们投资的钱全部是银行贷款,而且没有任何说法,没有任何地方给予补偿。这上万斤的鱼死了,说明价值的消灭。如果把大量的死鱼卖给别人做猪的食料,没有人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我一位好朋友巩胜利先生,专门就“腐烂”问题,向他请教。巩胜利回复:
    首先、腐烂,其实是大的一种绝对的自然现象。任何事物、任何物品、任何动物的结果都是一样:要“腐烂”。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违背自然规则、一种提前或不该“腐烂”却非要“腐烂”的一种“人文”现象。比如食物的腐烂,官员的腐败及柱虫的腐烂等等。
   就拿“苹果腐烂”来说:之一苹果是一定要腐烂的,只要时间一到就一定会腐烂(因为它要自然繁衍下去),几乎是一条不可抗拒的大自然;这二、让“苹果不腐烂”或延迟腐烂期有了新的可能,这就是人为的降底“温度”。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只要温度适宜,苹果可以永远不腐烂的保存下去!三、除了至关重要的“温度”以外,人们研究还发现与“水份”也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若控制了水份,苹果依然可以保持绝对不“腐烂”。
    事实与历史都已经证明:如一粒黄豆,如果控制了“水份”和“温度”,它就永远不可能“腐烂”、不可能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相反,若一颗黄豆,在有充足的水份和温度之下,不“发芽”生长——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源头“腐烂”。只要是有充足“水和温度”的条件之下,一个国家、政府的“官”不腐败,这有多大现实可能??
    由上而得出一个结论:“腐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只要将“腐烂”的两要素——水和温度进行适合的调节,不该“腐烂”的就永远不会发生!这是大自然、自然制衡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游戏规则。
巩胜利的回复,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腐烂,其实是大自然的一种绝对的自然现象”;第二“腐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人们可以减少腐烂,当然做到绝对没有是不可能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那么,什么是价值呢?就是没有腐烂的,并且具有人类劳动的商品。如果商品腐烂了,就没有价值了。当刚刚出土的文物,那些文物专家怎样判断是否有价值呢?最重要的是看文物是否腐烂,如果没有腐烂,就说:“此文物保存完好,没有什么损坏。”当人们购买商品时,首先要看此商品没有没坏的地方,然后在讨价还价。人们总不能购买坏的商品回家吧!当发现商品的损坏,其中的价格肯定会降低。
据《日报》2005年8月21日报道。去年,我国因丢弃腐烂食品而造成的浪费已达到700亿人民币,占食品生产总值的20%之多。一些食品在运输过程当中因无法长期保鲜而被丢弃。专家称这种浪费现象主要是由于缺少“冷链运输”体系而造成的。
    这个700亿人民币就是腐烂价值,没有进入市场已经腐烂了。
    负价值=腐烂价值=700亿人民币
    有人会问,月球上的土地是否有价值呢?没有价值,虽然没有腐烂,但是不含有人类的劳动,不可以当作为商品来卖钱的。据《北京娱乐信报》2005 年10月9日报道,“只要花费298元人民币就能在月球上购买1英亩土地。”近日,在北京朝阳区安贞桥的深房大厦多了一家名叫“月球大使馆”的公司,专门卖月球等星球的土地。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说,买卖月球土地在美国已经炒得沸沸扬扬。记者电话联系美国总公司,但每次电话拨通后就自动挂断。
  北京社会学家夏学銮认为,买下月球的土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月球等星球是人类的公共资源,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开发它们,而则没有主体资格。从根本上说,买卖月球土地就是一种炒作。
    目前,人们从正面来对价值的定义,亚当·斯密认为价值是由“工资、地租、利润”构成的。马克思本人及几乎一切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茅于轼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将它们换算到同一个量纲上来,这个量纲就是价值……要决定一物的价值必须乞求于交换。”[3]  等等。这些经济学大师对于价值的定义是很正确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商品没有腐烂。在这个前途下,才能有价格、一般均衡理论、供求理论、信息理论等,所有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商品没有腐烂的基础之上的。 二、 价值量纲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价值的意义在于首先要保证商品没有腐烂,这样才能进行交换,进入市场,学的一般均衡才适用。任何一个生产单位一般要有质检部门,对于商品是合格进行检查。这一百件商品中有一个商品不合格,就会这商品一百件的价值。那么怎样对商品的价值进行量纲呢?其实,非常简单,把卖出去的商品减上已经腐烂的商品,用公式表示:
    商品的价值=卖出的商品-腐烂的商品
    这个公式看上去非常简单,就连小也知道,但是其中的经济学问实在是太深刻了。人们的劳动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发财,体现出价值(就是没有腐烂的部分)。有四种价值量纲的,首先要假定有100件商品,成本是10元,每1件商品在市场均衡价格下赚2元。
第一种价值量纲方法,假定100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商品全部卖掉,及时让渡,这时就是最大价值,因为没有商品腐烂,负价值=0。图示1:



    第二种价值量纲方法,假定100件商品全部没有卖掉,全部腐烂了,这时腐烂价值为最大,图示2:



    第三种价值量纲方法,假定90件商品卖出,还有10件商品腐烂了。这时有了剩余价值和腐烂价值。图示3:



    其中:实际的剩余价值=总剩余价值-腐烂价值
    =180元-100元
    =80元
    那么会有人问,什么时候是剩余价值和腐烂价值的均衡点呢?只有当商品卖出83件时,即总剩余价值=83件×2元=166元,腐烂价值=17件×10元=170元。也就是说只是创造价值的起点劳动,只有保证卖出83件商品以上,才能体现出价值。人们常看到“血汗工厂”,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创造价值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四种价值量纲方法,假定100件商品在这一次的买卖交易中,全部卖出,此时就是经济价值。图示4



    这里最难理解的是最大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区别,同样都是200元。但是它们的经济含义完全不同的。最大价值指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永远是200元,譬如乞丐、原始人;而经济价值指的是在一次买卖交易中,是200元,譬如比尔·盖茨。
    以上是四种价值量纲的方法,其中最难理解的第三种方法,剩余价值和腐烂价值的关系,甚至就连马克思等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大师,就在此出现,把学问搞了僵化,进去了,没有办法出来了。

    三、商品能否及时转让呢?

    廖进中教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无效劳动: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须着力探讨的盲点》。廖教授说:“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被忽视的范畴:“无效劳动”。学者们往往只注意从正面去研究劳动创造价值,而不注意从反面去辩证地思考劳动无价值问题。其实,无效劳动或劳动无价值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比比皆是……似乎很少纳入过我们“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视野,那么多的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文章、著作和教材中,就是难以看到对这些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劳动无价值”现象的研究和,有的经济学家至今还在大力宣传所谓的‘破窗理论’ 。”
    我觉得廖教授讲的是心理话,这是真实的事情。无效劳动的存在,就是价值的消灭、财富灭亡,就必然有负价值、腐烂价值。人们的劳动价值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还必须把那些腐烂的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包装好。市场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市场价格及时转让,卖出去,这时就体现出价值。现在的问题,人们生产的商品就一定能够百分之百卖出去,体现出价值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古典经济学家以萨伊为代表,萨伊定律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经济中有多少产品供应,相应地就会自动创造出多少产品需求。新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信奉萨伊定律,是因为他们推崇供求原理。任何产品都有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当一定数量的产品生产出来时,就形成了的产品供应,这个供应量不会立即变动,因为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定时日。所以,当前的产品供给曲线是竖立的直线,它与需求曲线相交就自动创造了相应的需求。
    按照萨伊定律就不存在商品卖不出去的现象,不存在负价值,商品腐烂了。可是实践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大量的商品找不到市场,全部都腐烂了。证明了有是负价值、腐烂价值。
    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大量的商品腐烂了,负价值。马克思认为这是私有制度造成的,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解决的方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可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应该说马克思这样的构思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人们的劳动商品百分之百地及时转让。
    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它要求是要讲人权、自由、民主等正价值观点,那么人们就不要担心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因为是计划经济吗!无效劳动就会逐步减少,这就需要时间,过程。
    以上讲的是商品及时转让的思路。私有制度不允许商品腐烂,有负价值。资产阶级要到处开拓市场,赚到金钱,要追求经济价值,或者是最大价值,这就必须要建立计划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4]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落后的国家,商品能否及时转让呢?回答是否定的,大量的劳动成果腐烂,甚至还要“人吃人”。“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文革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说法不一,无从确定。正如一九八0年邓小平对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所说的那样:“永远也统计不了。因为死的原因各种各样,又是那样广阔。总之,人死了很多。”
    “如主席提出的‘少种、高产、多收’、‘15年赶上英国’等号召,都是属于战略性、长远性的方针,我们则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当前具体情况,把安排在积极而又是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有些指标逐级提高,层层加码,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诸如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某些地区认为粮食丰产了,一度取消统销政策,提倡放开肚皮吃,以及某些技术不经鉴定就冒然推广,有些经济法则和轻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种左的倾向。”(彭德怀)
    总之,商品能否及时转让,卖出去,最主要是建立市场经济(当然是好的市场经济)。人们称吴敬琏先生是“吴市场”绰号,是有道理的,就是代表着价值,人们可以发财了,有了金钱。以前咱们中国人穷是因为商品没有及时转让,卖出去,大量的劳动都腐烂了,就是负价值,而且还要搞什么“阶级斗争”,上千万的人死亡。茅于轼老师在给我的来信中说:“丁秋龙先生关于价值的研究富有创造性。他提出的负价值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地方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正价值创造得少,或者负价值创造太多。”


注释:

[1]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1998年商务印书馆,第7页。
[2]高歌:《剩余价值新论》一文,参加了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经济学领域。 大学排名
[3] 茅于轼:《看经济学如何帮助改革》一文。
[4]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一文。

搜集整理:

    上一篇:“面子”的经济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