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探讨

2017-08-14 02:21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探讨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提要:本文认为,基尼系数的最佳值取决于最佳洛伦茨曲线的选择,
    提要:本文认为,基尼系数的最佳值取决于最佳洛伦茨曲线的选择,而最佳洛伦茨曲线的选择也就是关于最佳收入分配的选择,这个相当复杂,所以,人们只能大致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的范围内比较合适。本文还对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公式提出了改进。


    一.引言
    基尼(Gini)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绝对平均分配时,基尼系数等于0,绝对不平均分配时,基尼系数等于1。基尼系数偏高,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冲突甚至对抗,不利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和进步。那么,基尼系数是不是越低越好呢?也不一定。绝对平均分配,也就是社会成员的年收入人人都相等,且不说实行不了,就是能实行也不一定好、不一定合理。象粮食、蔬菜等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还看不出绝对平均分配的缺点,而对于新的、高级(相对而言)的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就会出现问题。要么新产品价格高了大家买不起,工厂只好关门大吉,要么大家都买得起,抢购之风打破脑袋。如果人们的收入分配不是均等的,而是有高有低、有富有贫的,生产一批高级消费品,首先满足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过一段时期,又生产一批,满足次高收入的人群的消费需求,……这样,既可以顺利组织新产品的生产,又可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消费需求,达到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就是所谓“循序生产、梯度消费”现象。所以,不均等分配看来要相对更合理些。于是,就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收入分配格局呢?如果有,人们就把这种最佳收入分配情况下的收入分配曲线,称为最佳洛伦茨曲线,相应的基尼系数也就称为最佳基尼系数。
    胡祖光先生了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问题([1])。他在文中假设的“最优的消费秩序”是这样的:第二比第一多一个货币单位收入,第三比第二多一个货币单位收入,第四比第三多一个货币单位收入……如此类推。根据这个“最优的消费秩序”,得到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为1/3。显然,这种“最优的消费秩序”,其实就是线性收入分配秩序,收入序列是个等差级数。既如此,别人当然也可以认为其他的收入分配模式是最优的,从而得到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为1/4,1/2等等。如此一来,也就谈不上什么最佳不最佳,或者说,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应该从其他方面考虑得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以下的叙述指出:(1)有许多不同的洛伦茨曲线,可以得到相同的基尼系数值,或者说,同一个基尼系数数值,比如1/3,可以对应许多条洛伦茨曲线;(2)对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提出了改进。


    二.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计算
    关于洛伦茨曲线的推导与基尼系数的计算,请资料[2],这里略作引述,见图1。
    在图1中,横座标表示居民累积人口数百分比,纵座标表示累积年收入的百分比。对角线OM表示一种理论上可能的分配结果,即绝对平均分配:百分之x的人口,对应百分之x的收入(y=x),每都分到相等的一份。对角线下面的一条曲线,表示一种可能的不平均分配结果:百分之x的人口,对应百分之y的收入,y    g=A/(A+B)=2A=1-2B   ---------------------------------(1)
    上式中B为不均等分配曲线即洛伦茨曲线与横座标轴及MP之间的面积,所以A+B=0.5。如果已知洛伦茨曲线y=y(x)则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基尼系数:
 
    由公式(2)可知,给出洛伦茨曲线y(x),就可以得到唯一的一个基尼系数g;反过来,给定一个基尼系数g,洛伦茨曲线y(x)不具有唯一解。例如,给定g=1/3,下面几条可能的洛伦茨曲线都满足方程(2)(计算从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所以,如果你说基尼系数g=1/3是理论最佳值,那首先要说清楚你给出的洛伦茨曲线y(x)为什么是最佳收入分配模式。
    三.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收入五分法是这样的意思:把所考察的收入人群样本分成五个部分,低收入人群(即所谓穷人)、中下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中上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即所谓富人);再假设各部分人群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相等,都是20%。根据这样的规定,穷人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y(0.2),我们用另外的符号p1表示,即p1=y(0.2);中下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y(0.4)-y(0.2),用专门的符号p2表示,即p2= y(0.4)-y(0.2);类似地,中等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p3=y(0.6)-y(0.4)、中上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p4=y(0.8)-y(0.6)、高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p5=y(1)-y(0.8)=1-y(0.8)。诸百分比显然满足等式:p1+p2+p3+p4+p5=1。
胡祖光先生给出的“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为:

    本人认为,上式也不是什么精确计算公式,而是个近似公式,它的精确程度不如下式:

    由于胡祖光先生给出的“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已经是个近似公式,再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计算基尼系数的许多其它近似公式,很可能误差越积越大,所以其意义和必要性都不大。用举例子的办法来为某个命题辩护,不是一种的,人家举个反例就可否定这一命题。
    下面我们立一张,把前面公式(3)、(4)、(5)中的三个洛伦茨曲线的p1、p2、p3、p4、p5计算出来,再按胡祖光先生给出的公式(*)和本文的公式(6)计算基尼系数,以作比较。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按照表1中的数据,如果采用公式(*)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都等于0.32,而如果采用公式(6)计算,则计算结果都等于0.3307,准确值是1/3=0.3333,前者的相对误差为4%,后者的相对误差是0.8%。所以,胡祖光先生给出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是个准确度不算高的近似式。当然,实际统计中误差源很多,公式(*)也许是足够准确的。
  四.结束语
    由以上可知,基尼系数是相当模糊的一个数据,它大致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均程度及相对合理程度。从统计数据看,日本、德国的基尼系数大约等于0.32,美国的基尼系数大约等于0.40,因此,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是相对合理的,偏离这个区间较多时,或者效率受到,或者社会成员关系紧张,都不好。
    本文讨论的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是针对收入分配的,重点是讨论。这种计算方法,也适合于财富、资产等等的基尼系数的计算。严格地说,这里的“收入”,应该是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来消费及其他用途。如果某位居民还拥有一个工厂,工厂有利润收入,这个利润收入应该进行分解,用于消费的部分归入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利润部分就不能算入收入。在讨论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不平均程度时,要区分可支配财富和社会财富。比如某人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如果没有变现,还在运转,这个工厂就既是私有的又是社会公有的统一体,因为还有许多劳动者在靠这个工厂生活。所以,平常人们讲的中产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拥有一个100万元的工厂,和一年收入100万元,不是一码事。这些绕远了,以后细说。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资料
[1] 胡祖光:“基尼系数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2004年,第9期。
[2] 陆善民:“定性分析问题多――质疑“橄榄型”分配”,

    

搜集整理:

    上一篇:价值本质及其形成过程 下一篇: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