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 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预计2006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 000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15%。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国际市场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79年至2004年8月底,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高达593起,涉案金额数百亿美元。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秘书于2006年5月8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世贸组织成员(不包括中国在内)共发起了6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有33起。中国已经成为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国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国际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近年来,世界经济不太景气,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率普遍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同时,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加大。自1990年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一直保持着顺差。2006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6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对欧盟贸易顺差382.6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趋加强。另一方面,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将降到1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关税水平将降到3%左右,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也大大削减。因此,主要贸易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转向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反倾销措施因此也就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2 “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暗怀戒心,视我国为潜在的威胁,在世界范围内散布“中国威胁论”,对我国极力防范。之后,“中国威胁论”逐渐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右派,对华不友好的政客、商人和媒介也假借“中国威胁论”,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危害,甚至视中国产品的到来是“经济侵略”。因此,许多国家在这种谬论的鼓噪下,为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往往将反倾销作为重要的防护手段。
1.3 “非市场经济地位”
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仍有一些国家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体,认为我国国内产品价格受政府操纵,不是在正常贸易情况下确定的,因此对外销售的产品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这就造成了人为的、频繁的反倾销。
1.4我国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的结果
目前我国出口体制还比较混乱,部分出口企业经营不规范,不从性能、品牌、包装和服务等方面下工夫,却热衷于价格竞争,竞相压价。这种做法恰好授人以柄,给国外厂商提供了反倾销的充足理由,导致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反倾销的增加。
1.5我国部分企业缺乏积极应诉的意识
虽然我国出口产品确实存在低价倾销问题,但由于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成本上的优势,我国产品在价格上相对较低也不是全无根据的。所以如果我国企业能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很多反倾销案件是完全可以改变被裁定倾销的败局的。国外反倾销法一般都规定涉诉企业如不应诉,负责案件审理的部门可以直接做出缺席判决。据统计,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我国至少有一半企业不去应诉,直接导致了80%反倾销案件的败诉。高比例的败诉,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利益,而且还助长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对华更加频繁的反倾销指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对策分析
2.1 加速国内经济改革,力争早日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被动局面
在对外贸易交往中,要减少贸易摩擦,使“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摘掉“非市场经济体”的黑帽,就应按WTO规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及早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了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2.2 加强行业自律,进行有序竞争
为了避免由于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和缺乏统一行动、低价竞争而导致反倾销,最好建立一个出口企业的行业协会,对内协调各方利益,规范本行业企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对外统一行动,制定相关产品出口最低价,防止相互削价竞争。同时,我国企业要尽快转变现有的竞争策略,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学会运用品牌、包装、公关、营销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商品的综合竞争力。
2.3 增强反倾销意识,提高反倾销应诉率
针对现实的反倾销不力的情况,我们应增强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倾销意识,从意识上抓起,确立有诉必应的观念。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商业协会等组织以各种途径让他们了解到反倾销的重要性、后果的严重性和应对方法,让他们知道抗辩是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具体应诉过程中,企业除了要聘请精通WTO规则、国际法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律师抗辩外,还要做好举证,就被诉企业情况、销售情况、生产成本等内容,在律师指导下填写调查问卷。
2.4 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诉讼的现状,建立一套由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建立完善的国外反倾销协调系统,深入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及时跟踪其变动情况,全面反馈目标市场国最新的反倾销动态。
(2)建立完善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或其他组织,全面调查目标市场国同类商品的市场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为相关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3)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研究已有的反倾销案例,找出不同国别、行业中有代表性的数据,参考这些数据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指标体系。当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达到某一点时,向相关出口企业发出预警信号,让企业检查自己的出口商品在目标市场国是否存在倾销的可能。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我国相关产品向目标市场国出口的总额;目标市场国进口总额;目标市场国GDP紧缩率和中国出口额等等。
2.5 健全财务制度
国际反倾销的核心问题是讨论倾销是否成立,而要认定倾销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要对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其正常价值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较。因此,财务会计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外经贸企业在会计准则的遵循、成本核算等方面与国际反倾销会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反倾销的财务会计对策:
(1)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有效经验。没有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很难对出口国产品的出口价值进行公平合理的国际间的比较,也就没有办法对是否存在倾销进行认定。
(2)成本核算规范化。国际反倾销调查要求出口国产品的成本核算办法符合规范性和一贯性的双重要求,包括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册、会计报表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的办法和资料。然而我国有些企业的财务账目却经不起检验。所以,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督促企业规范成本核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会计人才复合化。随着反倾销的愈演愈烈,外经贸企业必须逐步培养出一支通晓国际贸易、法律、外语及反倾销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