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当前宏观经济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迫切需要研究改革开放问题、经济转型问题、计划和市场问题,与当时的经济实践密切相关。而今后是面临新的“四化”问题,即利益多元化、发展科学化、社会和谐化、经济国际化。
1.利益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社会基层的利益不一样,已经多元了。比如大的方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经济、外资经济四大块利益集团不一样。就集体经济来说,不同的人群利益也不一样,政府官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私营企业老板、人士、农民、民工、公民以及社会上的贫困户,已经形成很多阶层,每个阶层的利益不一样,好多政策措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如增收所得税,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企业认为所得税太高,认为应该加大企业所得税比重,减少所得税比重。收入高的人认为税率太高,收入少的人认为税率不够高。有很多矛盾,这是利益的矛盾,这些利益的矛盾表现在很多方面,表现在政府的决策上。
有人提出“改革就是使得每得到利益”,这是不对的。改革不可能使得每得到利益,改革是一种利益的调整。有些人利益大,有些人利益小,有些人没有利益,有些人的利益甚至比原来受到损害更大。比方说,有谁不努力,缺乏创新性,这种人在过去体制允许他存在,在“大锅饭、铁饭碗”时可以,在现在的竞争条件下,缺乏创新,不够勤奋,效率又低,就可能面临下岗、失业、找不到的风险。因此,这种人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制度是不喜欢的。又如,许多人在改革中有许多利益,但是绝对利益增多,相对利益下降。有些职工工资比原来多得多,物质生活条件比原来好得多,但是收入水平跟其他人比较下降了,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下降了。马克思曾经说,“贫困有两种,一种叫绝对贫困、一种叫相对贫困”。相对贫困就是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比较起来,利润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低。运用这个理论来说,有些人收入水平提高了,社会地位提高了,绝对水平提高了,相对水平降低了。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这种情况,比如,过去政府官员报酬很高,收入很高,现在有些政府官员收入比老板低得多,那么收入绝对是提高了,相对是下降了。明显的,好多职工生活比原来的收入提高了,住房也改善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和别人比较起来,别人提高的更快,他的相对利益下降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马克思曾经提到威廉.维特曼写的一本书,叫《和谐与自由的保证》。这本书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我原来住的茅草房,我的邻居和我一样住的茅草房,我没有压抑;如果我住了楼房,我的邻居住了宫殿,那我就感到压抑。虽然房子改善了,但是和别人比改善不大,就感到有压抑感。这种压抑感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必然的,人若不作为一种社会动物。那就无所谓。人作为社会动物就会进行社会比较,是必然的。
利益多元化是大题目,是贯穿到很多方面的题目。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研究。
2.发展科学化
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硬道理,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硬道理,否则人类就不能存在,更不能发展。所以马克思坚持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基础,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现在来说,我们要讲发展,不能孤立地讲发展,而是用发展观来看发展,应该看到均衡发展、普遍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说发展是总的概念,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发展,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包括五个方面。最主要是要普遍发展,就是说从地区来说,从城乡来说,从不同阶层来说都应有发展。均衡发展,发展应是相对均衡的,不是大起大落的,不是破坏了资源的,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这种发展还是一种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研究发展的收益,也要研究发展的成本;不仅要研究发展的现实成本,还要研究发展的潜在成本;不仅要研究资源的有效消耗,还要研究资源的无形消耗。对发展观应做全面的、普遍的、均衡的、可持续的研究。既研究发展的表象也研究发展付出的代价、发展的成本,这样的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3.社会和谐化
经济和社会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仅仅研究经济是不够的,而是要把经济和社会结合起来研究。中央提出“和谐社会”是非常了不起的。提出“和谐社会”,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是斗争的社会、革命的社会,是一个整天处在不断的革命过程的社会。整个社会要保持稳定的、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国内稳定和谐发展,还提出在国际上是和谐世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现现代化,不仅是技术现代化,而且是管理现代化。
第三,既要了解国外,也要让国外了解中国。现在每年入境的3000万人次,出境的1亿1千万人,3000万人次完全是外国人。中国从城市来说,现代化的气息还是比较浓的,不仅说建筑风格已经和现代距离缩小了,而且整个经济运作逐渐国际化。所以,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很有必要,不仅是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了解中国的现代生活,这非常重要。
第四,开放使得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举三个数字:一是贸易。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全部对外贸易是68亿,2005年对外贸易是14 220亿美元,2006年可能是16 000亿美元,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长,比GDP增长快50%。关键是现在顺差太多,达到1300亿美元,等于资源给别人利用了。二是外国投资。外国投资原来基本上没有,有外国借款,外国的商业性投资八十年代中期才有的,外资有30亿。外资不仅是增加了中国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带进中国,比外资进入中国更重要。世界500强,有300多个进入中国。这些国外的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全球的销售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三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1978年是1亿7千万,现在是接近1万亿。2006年上半年到了9500多亿,年底超过1万亿。当然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从外汇储备很少的国家,变成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么多外汇储备表示国际贸易情况良好,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外汇储备最多3000亿美元就够了。过去外汇储备很紧缺,对每一个外汇都非常重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关于开放的争论,我认为开放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或者说成绩非常明显,当然问题也很多。
3.关于工人阶级的地位问题
有人说,改革使得工人阶级的地位下降了。怎么看?
第一,我觉得改革使得整个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了。过去整个城镇人口只有1亿8千万(1978年),现在城镇人口5亿6千万,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了,力量增强了,而且有许多的新鲜血液进入工人队伍,包括很多农民工、素质比较高的生进入职工队伍,不仅数量扩大,而且质量也提高了。
第二,工人的总体水平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虽然不能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衡量,但是城镇主要人口还是职工,所以职工的收入水平的变化,大致反映工人的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开放之初是343元,2005年是10490亿,增加了20多倍。整个工人阶级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从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每人平均是7平方米,现在是27平方米。职工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
第三,尤其是职工的生活有多方面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恩格尔系数现象,从大约是60%,到现在36%,其他的消费大大增加,就是这36%的部分内容变化也很大。所以说工人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不是受到损害了。
4.关于农民
有人说,农民失地了,农民受侵犯了。不错,有几千万农民失地,但是农民得到很大的解放。由过去被束缚在土地上,现在解放出来了。不要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就是农民能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到城市中来,影响了几代人。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历史的进步。虽然转移过程会造成很多的矛盾,也有犯罪现象。但是总体来讲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广大的农民工不仅是对整个城市的很大冲击,也是对传统农村很大的冲击。当然也有很多的问题,农村都是老年人和小孩留守,青壮年都出来了。农村“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很少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大的原则,进行宏观经济问题分析时,要讲究宏观性、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总体、以支流代替主流。要正确处理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才能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宏观理论的时候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市场经济的实际、企业的实际。不能空对空,而是要有内容的。以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的企业活动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把市场和企业结合起来,把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
3.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要博大精深,知识面要广些。第一,研究经济学要懂得历史。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恩格斯语)。所以,研究经济学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作用。马克思很仔细地研究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了欧洲和世界的历史。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对研究现实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说明现在。第二,要研究哲学。于光远说,哲学是聪明学。一种理论只有达到用哲学的高度来概括,这种理论才是成熟的理论,所以哲学非常重要。教我们能够科学、辩证分析问题。第三,了解掌握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古代的,而且要了解现在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的客观要求。像中国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矛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春》、《秋》等,都反映了当时很重要的社会情况。现在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应该说是当前的一些现实成果的反映。但现在呢,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比较缺乏反映这个时代的比较有分量的文学作品。这是一个很大的欠缺,但是许多纪实文学、反映了一个时期活动的一些文学作品还是可以看看。第四,数学。研究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常识,不要求对数学很精通,但要有常识。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我们现在学经济学要学数量经济学,要学很多的数学,但是我们讲要数学常识、数学知识。不要把经济学搞成数学化,有一种倾向,经济学数学化。有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经济学搞不清楚,但是有整套的数学公式,我觉得经济学是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在数学上做文章。不错,马克思讲过:“一种学科只有达到数学的精确度才能成为一个科学”。数学很重要,但是马克思应用数学是有限度的,应用到能够说明问題为止。数学的应用只能应用到经济研究的所必需的范围内为止。第五,练习文字表达。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文章都不会写,写的文章也可能句子很长,文字结构很复杂,道理没有说清楚。一个经济学家应该把问题、观点讲的非常明确,问题分析非常透彻,文字非常简练,或者说通俗易懂。毛主席的文章写得好,邓小平的文章写得好。看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把非常抽象的问题,也是非常深奥的问题,写成那样通俗易懂很了不起。《邓小平文选》将很深奥的问题几句话就讲清楚了。写文章总是写得干干净净、清清楚楚、观点明确、对错分明,不要搞的含含糊糊。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