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关于马歇尔范式
马歇尔结构是经济学有史以来最精巧的理论之一,严谨,简洁。在这一方面,可以与之并论的可能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歇尔范式的前提是土地的收益递减规律,所以,它应该只能适用于受土地限制的经济或与土地有关的产业。比如,前工业时代的经济以及工业时代的粮食、咖啡、矿产品等产业。它并不适合用来描述增长中的经济,比如亚当斯密和马克思观察到的经济,以及扬和阿瑟观察到的经济。它适用于增长还没有出现的前工业经济。如果按照杨小凯的思路严格推理下去,马歇尔范式将完全失去存在的基础。
对于增长中的市场,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没有一项曾经出现过,经济学在心安理得地用马歇尔范式向我们宣告市场是安全的时候,却有意无意地忘记告诉我们,马歇尔的市场同时是没有增长的。关于这一点,只有熊比特提到过,他说,均衡的经济是不会出现增长的,只能是一个“往复循环”的经济,(熊比特;1990)这样的经济显然仅仅发生在前工业社会。当时市场的运行既符合熊比特对没有增长的“往复循环”经济的描述,也符合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收益递减,完全竞争,市场有均衡的价格,没有利润,没有增长,没有失业,没有危机。“它总是保持着一种均衡,因此是井然有序而且可以预测的,。。。。它又是平稳的,因而安全;它改变起来十分缓慢因而是可持续的。不太冒失也不太有利可图”。(Athur;1996)对马歇尔范式而言,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信息对称假设,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切成熟的前工业社会,都有商人巨富产生,但即使有这样的资金积累和企业家素质,再加上工匠们的经验积累(干中学),仍然不足以形成经济的增长;即使是革命性的创新,也都因为生产局限在土地之上,而无法产生增长。至少一千多年的时间,就都在“往复循环”的单调重复中度过了。土地收益递减的强大威力,促成了市场的平稳和和谐,即使有天灾人祸的波动或噪声,也会在市场中收敛到均衡的状态。马歇尔范式得到了近于完美的实现。以至于经济学家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分工和市场在那个时代竟然完全不存在。在这样均衡的市场中,经济学是不必要的,一切都由市场本身安排妥当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几乎是唯一一个从古希腊的哲人思辩直接跳跃到了亚当斯密时代,[马歇尔 ]而其它的科学或社会科学,多多少少在这期间都有所传承,有所研究,有所成就。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经济学太需要一个市场安全的保证了,只有马歇尔范式可以提供这样的保证。为了这个“更为伟大的部分”,经济学完全容忍了马歇尔范式不允许增长的缺陷。甚至为消除市场的不安全而生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也从不敢直接挑战马歇尔范式本身,而是小心翼翼地在马歇尔范式之外,做着马歇尔范式无法完成的;研究收益递增的经济学家如阿瑟,也希望收益递增能和马歇尔范式继续共存,他宁可建立两个经济学也不愿怀疑马歇尔范式。直到斯蒂格利茨,他似乎要直接挑战马歇尔范式了,他(Sdigliyz;2001)宣称,不包含失业的经济理论,就不可能是好的经济理论。但很显然,他也不愿直接面对马歇尔范式。经济学家太看重理论的力量了,好象没有了马歇尔范式的支撑,市场就真的会崩塌;或者,他们都明白经济学实际担负的意识形态使命,经济学的发展是一回事,而随时可以用马歇尔范式来为一种社会制度辩护又是一回事。虽然马克思经济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在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国家,但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只因为马克思说过,这孩子将来会死;马歇尔范式的预言没有一项为真,却被经济学供奉起来,明知道是一个班驳的泥胎,却仍然香火不断。经济学是科学还是婢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五、结论
收益递增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增长中的市场是一个充满正反馈机制的市场,完全竞争状态从来没有出现过,增长和垄断的趋势是同时发生的,垄断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由于垄断的赢利动机对价格的扭曲,以及先发优势的锁定机制使次优技术有机会排挤掉更好的技术,再加上对收入分配差异的强化,帕累托最优也根本没有机会出现。这种由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组成的市场系统,阿瑟(Athur;1996)说它充满了变数,毫无可预测性;马歇尔(附录8)说垄断价格不可能回到均衡状态;索罗斯(1998)说资本主义市场充满了破坏性巨大的危机;马克思说,这市场以失业为增长的条件,危机则是它永远的特征;列宁说,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一定意味着战争。
将马歇尔范式放到前工业社会的市场中去,只会更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因为经济学不仅可以回到亚当斯密的传统,经济学家也可以用更开放的态度来研究一个收益递增的市场,经济学不再因为某个经济现象冒犯了马歇尔范式而“不允许”这现象存在。经济学也不再是一个“例外”的科学,它的学科结构也会更加完美和谐。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受到误导,毫无心理准备地去拥抱一个充满危机和变数的市场。收益递增的市场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增长的唯一来源;但收益递增的市场绝不是充分的,我们还需要市场以外的手段来消除这市场的巨大破坏性。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是一样:我们必须对市场进行约束,就像每一个市场国家都正在做的那样;我们也必须对市场实行严密的监控,就像无数经济学家正在从事的日常那样;我们也随时准备出手干预市场,就像许多政府已经做过的那样,但是,我们不要妄想,去替代市场完成增长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Arthur, W. Bria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Two Worlds of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6).
Arthur, W. Brian: “Complexity and the Economy”; Science, 2 April 1999, 284, 107-109
程念祺:“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 《史林》1999.04.
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清华学报:哲社版》1999.04
马歇尔,A.: 《经济学原理》 (1920) 朱志泰 译 商务印书馆,1981
盛洪: 《治大国若烹小鲜:关于政府的制度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3
萨缪尔森,P. 和诺德豪斯,W.:《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索罗斯,G.:《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Stiglitz, J.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Paradigm in Economics” Prize Lecture, December 8, 2001
Smith, Adam:《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
http://socserv2.socsci.mcmaster.ca/~econ/ugcm/3ll3/smith/wealth/wealbk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Yang, Xiaokai:《ECONOMICS 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Blackwell 2000
Yang, Xiaokai & Sachs, Jeffrey: 《Development Economics》 Blackwell 2000
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熊彼特,A.:《经济发展理论》何畏 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0
陈平于2001年10月17日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全体会议上是发言来自:
、http://business.sohu.com/2004/05/16/48/article220144890.shtml
[1] 陈平教授于2001年10月17日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全体会议的发言中对此有过总结。
[2] 中国经济史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有了大量的成果。例如,程念祺,1999;李伯重,1999;盛洪,2003
1可惜我没有读到李嘉图的原文,但谭崇台(2001)在他的《发展经济学》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2关于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有许多经济学家有过论述。例如,杨小凯(Yang and Sachs;2000)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阿瑟(1996)用电脑的操作系统为例子解释了这种正反馈现象,当更多的用户熟悉了某一种的操作系统后,反过来促进它的销售进一步扩大。但这种例子也会在汽车行业见到,当某一品牌的汽车,比如说福特的销售量足够大的时候,福特的配件供应和维修网点也会由于销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配件供应和维修网点反过来,自然会促进福特汽车销量的进一步增加。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