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往往更重视资本、劳动、技术实体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虚拟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因子,得出虚拟因子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贡献的结论。
关键词:虚拟经济;经济增长;模型
1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如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理论,也就是研究如何增进一个经济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问题。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对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早在古典经济学产生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索经济增长问题。重商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货币财富的积累,要增加财富就要增加对外贸易的出口份额;重农主义者则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能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强调要大大发展农业。18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生产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以及由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斯密之后,李嘉图将经济增长与收分配联系在一起,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家将其净收中除消费之外的剩余部分追加投入到生产中所形成的资本积累。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时,详尽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稳定增长的条件。马克思提出,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因此,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工人的劳动。马克思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即:Ⅰ(v+Δv+m/x)=Ⅱ(c+Δc)。通过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在两大部类之间的流动和分配,阐明了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过程,揭示了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提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结构平衡的条件。 中国大学排名
20世纪40年代前后,哈罗德和多马在将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长期动态化的过程中,几乎同一时期各自提出了相类似的增长模型,合称为“哈罗德捕嗦砟P汀薄R话愎式为:G=s/v,其中G为国民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资本-产量比。哈罗德认为,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G、有保证的增长率Gw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等,即:G=Gw=Gn。但在经济中决定这三个增长率的因素是不同的, 从而这三种增长率是很难一致的,这也就决定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1956年索洛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放松了劳动和资本不能相互替代的假设。假定技术和人口都有一个外生的增长率,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由 =sY-δK、k=K/AL、y=Y/AL推出k的动态学 =sf(k)-(n+g+δ)k。其结论为:无论初始时资本存量的大小,经济最终都会趋向于由sf(k)=(n+g+δ)k决定的资本存量,从而经济都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率:n+g。储蓄率s的提高没有增长效应,只有水平效应,即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恒定不变。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之后,如何将长期人均增长率内生化便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下一个课题。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在这方面首先取得了突破。他们在阿罗(1962)、谢辛斯基(1967)和宇泽(19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干中学的模型。在干中学模型中,观念是生产或投资的副产品,使得投资的边际报酬不一定递减,从而经济可能长期增长。将长期经济增长真正内生化的是技术变迁模型。在这类模型中,技术进步是有目的的 R&D活动的结果,而且这种活动以获得某种事后垄断力量为激励。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麦金农的金融抑制论和肖的金融深化论,到戈德斯密斯的金融结构论,再到20世纪80、90年代的Cupta(1987)、Levine(1997)、Gelb(1989)等,均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Chou ( 2001) 把金融部门看作是独立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职能部门,金融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