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学派社会经济分析思路
2017-09-04 01:2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学派社会经济分析思路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学派 社会经济 分析模型 中国适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学派 社会经济 分析模型 中国适用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一、社会经济发展及分析模型的基础:生产力结构及要素关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以国家为经济体如何增大产品和劳务的产出量,即如何增加国民生产总量、又如何分配的一种理论学说。经济增长理论源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斯密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不仅最先论述资本经济增长取决于国民劳动的总生产物对该国人数的比例,并且论述了可以用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供给每个国民。李嘉图更是直接把研究重点从生产转移到分配领域,认为社会总产品是土地、资本、劳动三者结合的产物,而国民收入可分解为地租、利润和工资,并且认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扣除地租和工资后的余额。
马克思扬弃斯密与李嘉图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概括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本关系和本质构成,阻碍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阻碍或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再生产矛盾加深、经济周期极不稳定,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再生产中的矛盾,因此连篇累牍地探讨资本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凯恩斯总结罗斯福新政编制宏观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古典学派理论提出,代表人物为英国的米德和美国的索洛,批评哈罗德、多马理论提出自己的模型;80年代以罗默、卢卡斯、斯科特为代表。期间罗宾逊夫人的理论较有价值,认为工资相应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才能消除商品销售的困难而刺激发展。
新古典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认为劳动与资本可以互相替代;而现代新古典学派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是技术进步不快,主张扩大投资加速技术进步。
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进行再研究,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基本没有脱离社会经济实际并且触及到基础和核心问题及内涵,局限是就经济而论经济;二是发展脉络基本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热点,如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其理论的反映便是科技因素由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三是每一时期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都不全面、不完整,存在片面性;四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即
哲学分析方法和出发点存在伪科学性。
总体而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没有突破古典学派范畴,仅就某些具体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因此也就更不可能超越马克思的视野。
(二)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也就是从整个大的社会经济着眼而从具体领域着手,即从生产力构成、生产关系构成、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影响关系建立科学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然是基本而不是全要素,就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炼丰富;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关系要素对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变化,因此在模型中的重要程度也就随变化调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生产力要素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劳动对象、教育和科学技术。劳动力是人从事劳动的能力,资本为过去劳动的积累、劳动对象即土地等资源,教育是劳动力生存的必要成本和社会需要,科技是人类劳动经验的总结、传播和应用。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