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7-09-09 02:1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关于资产价格泡沫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 要】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泡沫
     【摘 要】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泡沫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泡沫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关于泡沫的理论研究也一直在进行。本文将从时间维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以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理性投机泡沫 噪音交易者模型 非理性 投机泡沫的混合理性
  
  一、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
  
  1926年出版的《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任何高度投机的不良商业行为”。1978年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指出投机促成泡沫形成,泡沫可能导致金融危机。1993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指出,“泡沫”一般来讲是指资产价格大幅度偏离经济基础条件而上升的过程。1989年,布兰查德和费希尔(Blanchard and Fischer)定义:理性泡沫即市场价格超过其基本价值的部分。1988年,迪巴和格鲁斯曼(Diba and Grossman)将理性泡沫描述为价格中除去内在价值的那一部分价格。总之,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泡沫概念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二、泡沫研究的发展阶段
  
  从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有重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世纪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对泡沫的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到80年代末,泡沫研究进入数理模型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非线性理论的引入使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描述和定性分析阶段
  
  1688年,约瑟夫.德.拉.维佳(Joseph de la Vega)出版了经典之作《困惑之惑》,从投机角度提出了类似于当代“博傻理论”(Great Fool Theory)的思想。1841年,苏格兰学者查尔斯.马凯(Charles Markey)在《惊人的幻觉与大众的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一书中首次对1636年荷兰“郁金香狂热”、1719-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1994年,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泡沫的故事》艺术中描述了包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垃圾债券热以及1987年的股市崩溃等金融事件。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数学模型的运用和新理论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起,数量方法的引入标志着泡沫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之前,1967年哈恩(Hahn)、萨缪尔森(Samuelson)和希尔.斯蒂格利茨(Stiglitz)已经从理性预期出发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系统可能出现泡沫。1979年,布兰查德和沃森(Blanchard and Watson)证明,在投资者理性预期下,资产价格方程的解中仍有可能出现泡沫成分,并将其命名为“理性投机泡沫”(rational speculative bubbles)并在1982年提出的爆炸性泡沫模型。1987年,桑托尼(Santoni)认为理性泡沫至少具有连续性、膨胀性和不可能出现负值。此后,格兰杰和斯沃森(Granger and Swanson)在1994年用“一般化随机鞅”的概念给出了理性泡沫解的集合,几乎可以囊括目前学术文献中常见的所有理性泡沫解。特别地,在部分均衡下,迪巴和格罗斯曼(Diba and Grossman)在1988年证明了,对于有限责任的资产而言,从来不肯能存在负的理性泡沫。夫鲁特和奥博斯特菲尔德(Froot and Obstfeld)1991年证明,一种特殊理性泡沫(内生泡沫)的存在性,因为这种泡沫的产生仅仅与基本经济变量(如红利)的变动有关而不依赖于其他别的因素。在一般均衡下,蒂罗尔(Tirole,1985)和韦尔(Weil,1985)证明了,在计划期无限、市场参加者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泡沫。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泡沫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噪音交易者理论(Black,1986)。在这个理论中,布莱克提出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概念。1990年,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提出了著名的DSSW(1990a)噪音交易者模型,指出当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未来价格存在认知偏差时,风险资产价格将偏离其基本价值。1989年,Camerer提出信息泡沫的概念,他认为如果交易者有不同的信息或者用不同的模型分析经济现象,使得价格没有反映所有信息,资产价格就有可能偏离其基本价值,出现泡沫。在1990年出现了正反馈交易模型(DSSW3)。指交易者在股价出现上涨后买入,或在股价下跌后抛出,即“追涨杀跌”造成价格波动。1984年,Shiller指出,投资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投资者的行为也会受到社会变动的影响,引发金融市场上的“时尚”现象,从而对资产价格造成影响。West(1986)将时尚称为“近似泡沫”(near bubble)。1988年,Kraus和Smith证明了“太阳黑子理论”,即使投资者对资产都有完全相同的信念,那么,关于信念的信念(belief on beliefs)称为一种类似太阳黑子的不确定性,造成价格对价值的长期偏离,他们称之为“伪泡沫”。另外,关于泡沫的检验与测定,最为著名的检验方法是希勒(Shiller,1981)以及勒鲁瓦和波特(Leroy and Porter,1981)提出超常易变性检验(excess volatility test),常用的方法还有,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 and Granger,1987)的协整检验,韦斯特(West,1987)的EULER方程检验法,怀特的市盈率比较法等。此外,夫卢德和嘉伯(Flood and Garber,1980)通过对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分析,首次给出了确定性泡沫直接检验法,而弗如特和奥布斯菲尔德(Froot and Obsfeld,1991)则通过对美国股票价格的分析,进行了一种内在性泡沫的直接检验。

搜集整理: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