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的调控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由陕、甘、青、宁、新五省区组成的西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重要的能矿资源开发接替区和对西亚开放的前沿地区。全国国土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无疑会对西北地区城市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和布局形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西北地区产业和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聚,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方针引导西北都市圈加快发展,新疆在国家战略中地位的提高将带动新疆城市在西北地区地位的提升,新交通通道的形成改变西北城市分布由“一轴多点”向“双轴多点”格局转变。
关键词: 城市发展,西北地区,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城市集聚,西北都市圈,国家战略
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的调控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由陕、甘、青、宁、新五省区组成的西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重要的能矿资源开发接替区和对西亚开放的前沿地区。全国国土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无疑会对西北地区城市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和布局形态。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西北地区产业和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将我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国家或区域主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空间,以集聚经济和人口为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为国家或区域主要的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承担着保障农产品供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功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也是生态区位最为重要的地区,是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土地退化防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重点地区。如果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治理区考虑为限制开发区,将西北地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视为禁止开发区,可估算出西北地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3,涉及人口约占西北地区人口的1/6。在这些地区,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活动将受到限制和禁止,而且要引导其人口向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自愿平稳有序转移。西北地区现有的61个城市与水资源和宜居土地资源分布基本一致 是人类长期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西北地区适宜进行开发的地区,可以视为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可以预计,在主要功能区规划的格局下,西北地区未来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二、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方针引导西北都市圈加快发展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解释,城市群是以一个或若干特大城市为龙头,众多中小城市协调分布,城市间由农田、林地、水面等绿色空间相分隔,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走廊相连接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这种相对集中的布局,避免了分散型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占用浪费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性,有利于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通过现代化交通连接,既保持了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也通过不同等级城市间功能互补,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因而,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城市群煶鞘写、都市圈犖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中国大学排名
受历史、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城市的首位度较高,各省区的大城市基本为首府城市。目前,西安、乌鲁木齐和兰州向周边地区扩散的态势较为明显,乌鲁木齐、昌吉,西安、咸阳开始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兰州和白银的经济联系也相对较强。以城市群或都市圈为主体形态推动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将有利于各首府城市从区域的角度与周边地区统筹进行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从而带动整个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