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中部省份崛起

2017-09-15 06:47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中部省份崛起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近几年中部省份的发展和崛起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部崛起离不开城乡的统筹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政府引导
  
  1对城乡一体化的解释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是针对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二元分隔状况提出来的。城乡一体化不能以减缓城市发展速度、降低城市发展层次为代价。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城乡关系,这无论对于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十分重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在改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始终应当是核心、动力和基础。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土地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拥有3.61亿人口,占全国28.1%;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23%,是中国主要的能源动力和原材料输出地区,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却是一条低速爬坡的曲线。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中部地区由于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众多,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将会加大。此外,“中部塌陷”,还由于中部缺少大都市圈的带动。 中国大学排名
  2006年9月18日至20日,首届中部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中部六省的主要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均参加了本次论坛,这标志着中部六省的交流与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中部六省首次通过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共商中部崛起大计,充分显现出了中部六省对于加强区域合作的高度重视。几年间中部六省结合本省实际一直在践行中部崛起,而且亮点频闪。山西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安徽在体制创新和自主创新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江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第一农业大省河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湖北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湖南从打基础做起,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性工作,为加快崛起创造了良好条件。
  
  2对中部省份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道路的认识
  
  2.1城乡关系现状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
  中部省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特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以山西太原市为例,太原市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有水快流”原则指导下,以采掘和初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立起具有显著资源型经济特征的农村工业体系。资源型产业是一种依赖大规模动用资源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带动作用较弱且在区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城乡工业化的二元投资格局不仅造成了城乡之间在资源利用、占有市场等方面对立,而且产业上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协作,使得城乡优势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无法形成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
  对于中部省份来说,长期以来,各省郊区在产业选择、布局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法规等方面,均没有纳入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的轨道。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二元化现象,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极为不利。
  2.2中心城市发展层次不高
  在城乡关系中,城市与乡村具有相互依存的特点,乡村是城市的后援,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和基础作用,城市则在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这种中心地位不仅体现在城市经济规模大、技术层次高,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完善且对城乡关系的影响作用大,如城市具有带动作用强大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有大量的金融、保险、生产服务等经济核心部门。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上一篇: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