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陷阱”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1)
2017-09-25 05:32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比较优势陷阱”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现代经济条
一、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现代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解释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当属比较优势理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资源禀赋模型又进一步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该模型假设要素不能跨地域自由流动,认为比较成本的差别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应根据自身要素的丰裕状况决定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向。而自然资源被看作决定经济和贸易发展格局的关键性要素。对一些人才、资金和技术缺乏但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选择农产品和矿产品等自然资源产品的出口加工导向往往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逐步得到积累直至自主发展。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理论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未必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甚至相反,成了落后区域。于是近年来,一些发展经济学家针对该现象指出,一国完全按照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它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虽然能获得一些利益,但由于附加值低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区域增长受到约束,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自然资源“比较优势陷阱”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现代化条件下,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全静态假设前提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1)自然资源产业纵向弱势化趋势。霍利斯·钱纳里(H·Chenery)和赛尔奎因(Salguiyin)等在吸取克拉克(Klark)和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enet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多个国家产业结构中产业增加值结构的长期变动趋势,结果发现,随经济的发展(人均GDP从140增长到2100美元),自然资源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由39%降至9%)趋势,即弱势化趋势。弱势化到一定阶段,如果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还没有实现由资源主导型向资源加工和加工主导型的产业结构转变,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2)自然资源产业横向弱势化趋势。这主要是自然资源可以在地区间的转移和替代,大大降低了资源的稀缺性。一是现代的交通可以将各种自然资源以最低的成本运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二是由于技术进步资源可以被资本和技术所替代,通过运用现代的高新技术,可大大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三是全球化经济时代国家间产业链条的多边连结使得各国获取某类资源的途径增加,表现为既可以利用贸易获取所需自然资源,也可以通过生产的本土化实现对资源的占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自然资源可以为所在国家和地区带来比较优势,并通过扩散效应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积累,从而逐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走上自主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单一的产业结构,随着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及其弱势化,经济增长的束缚作用在增强,会逐渐步入“比较优势陷阱”。一个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作用的两方面力量是不同的,在工业化早期阶段,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明显占主导地位;工业化中后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弱化突出,束缚作用上升。
因此,应该辩证地看待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是应当承认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欠发达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参与地域分工的指导意义。自然资源依然具有比较优势,其对于欠发达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仍有意义,只不过这种比较优势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在不断弱化;二是不要长期依赖初期分工时形成的比较优势,而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地区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不断延伸,形成地区多元化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将自然资源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的比较优势,并且将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成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