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集聚效应(1)(2)
2017-09-28 01:22
导读:阮学峰,张 烨:外商直接投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集聚效应二.FDI在海西区的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早期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积累往往会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的
阮学峰,张 烨:外商直接投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集聚效应二.FDI在海西区的集聚效应实证分析
早期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积累往往会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这就形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性自我累积机制”(魏后凯,2001),它的现实表现就是集聚经济效果。因此,一个区域已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往往对新增的投资有吸引作用,其结果就表现为大量的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某个地区,在某个地区形成集聚的现象。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往往在其周围形成产业集群,许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以节约产品运输和生产成本。这就导致一个企业在某个行业的投资,带动相关的企业在该行业内投资,就形成外商投资在某个行业集聚。因此从数量关系来看,在地区(行业)存在集聚效应的情况下,现有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可以吸引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额,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为此,我们的研究基于如下的假设,如果一个地区现有的吸收外资的存量和新增的外资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随着存量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增投资,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该地区存在集聚效应。
(一)FDI在海西区的集聚效应
为了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的集聚情况,研究福建省累计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对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双对数模型,该模型可以把可能的非线性转化为线性;而且它的系数主要是考察弹性,可以反映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正好可以用来反应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对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的关系,模型的设立如下:
LOG(FFJt)=α×LOG(AFFJ)t-1 βi μ(1)
其中FFJt表示福建省第T年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AFFJt-1表示福建省1979年至第T-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总和,α为回归系数,β为截距项,μ为残差项。于我国是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从那时候才开始大量利用外资,统计数据从1979年开始选取是合适的。所以现有的实际利用外资的存量是从1978年开始计算的。利用《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进行OLS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LOG(FFJt)=0.6900833616
LOG(AFFJ)t-1 2.8330568
St Error 0.055172 0.709535
T-statistic 2.50788* 3.992836*
R2=0.891705 Ad R2=0.886006
D.W= 0.64295 F-statistic=156.4471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从模型的各项检验来看,T值都在1%水平上显著,R2值和调整后的R2值较好,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也通过检验,模型的解释力较强,但是D.W值没有通过检验,说明模型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模型没有解释力。为了消除序列自相关,经过Eview5软件运行检验,采用自回归模型AR(1),模型各项检验通过,结果如下:
LOG(FFJt)=0.6446605
LOG(AFFJ)t-1 3.361309
St Error 0.233267 3.212583
T-statistic 2.763376* 1.046295
R2=0.930976 Ad R2=0.922856
D.W= 1.543349 F-statistic=114.6457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从上面模型考察情况来看,模型的拟合度达到92%以上,D-W值和F统计值都通过检验,系数项在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成立且具有解释力,从系数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有集聚的现象,累计1979年至当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第三年新增外资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符合研究的假设条件。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存在集聚效应,外商在福建直接投资的前后关联性强,随着在福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存量的增加,会有越来的越多的新增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福建,从而促进福建省产业集群的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会使投资的在该地区不断累积,最终必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因此,外商的直接投资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增长极的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