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手册的编写策略(一)(2)
2013-07-02 01:11
导读:这样的编写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因为只有通过思考整个制备过程,才能得出所需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的编写方法 这步编写是实验手册编写中最重要、
这样的编写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因为只有通过思考整个制备过程,才能得出所需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的编写方法
这步编写是实验手册编写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目前实验手册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例,实验手册是这样编写的:
(1)实验步骤的编写要有探究性
例一:取一只小烧杯,放入约5g铁屑,向其中注入15ml 1mol/LNa2CO3溶液,浸泡数分钟后,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铁屑,晾干。
观察到的现象:
你的结论:
这种编
法学生肯定会依样子画葫芦,照单抓药,缺乏思考,如果但是为了操作方便,也可以改为一下这种形式:
例二:称取5g的铁屑注入15mL1mol/LNa2CO3溶液→浸泡(水浴加热)→倾析法分离→
用蒸馏水洗涤数次→晾干(烘干)
观察到的现象:
你的结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例二的编写形式比文字描述更加简单明了,但是仍旧摆脱不了禁锢学生思维的问题,缺乏实验本身的探究性,但是这样图示的表示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在某些地方可以适当应用。真正探究性的实验步骤应该怎样编写呢?
例三:
实验目标
铁屑的净化
实验原理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
小提示 稍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去污效果
例三的实验编排形式很好的体现了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包含了探究性实验的三个要素
① 提出探究问题和任务
② 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利用实验自己去探究,并且更多地通过合作完成。
③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表达与交流
这中编写形式也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探究方法;由于方案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所以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非常渴望能够亲身实践;由于结果的未知性,学生非常注意实验细节,仔细记录每步实验现象;对于自己的实验结果,也会有反思,且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因为问题是自己实验过程中生成的。
(2)实验步骤的编写要有层次性
对于一个综合实验而言,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放开去设计、去完成,但是对于新学的基本操作,基本方法需要学生去学习掌握的,规范的介绍和演示也非常重要,这块内容最好以小提示或者课外阅读的形式给出。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例,在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用了抽滤的方法,这个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仪器不熟悉,原理不明白,用途不清晰。所以可以在课外阅读中给出:
名称:抽滤装置
组成: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用途: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 走而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
使用方法: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布氏烧杯的侧口连抽气系统。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接通抽气泵,形成负压,加快过滤。结束后要先拔抽滤瓶和缓冲瓶之间的橡皮管,在关掉抽滤泵。
(3)实验步骤编写要注意严密性
化学实验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期间会有许多副反应或者反常现象,所以在编写实验过程中不能讲得绝对化。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例,在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实验中,在反应结束的溶液中要加1mL 3mol/LH2SO4溶液,目的是防止水解。但实际上铁屑不可能反应完,按照教材的用量,硫酸本来就是过量的,溶液呈酸性,就不需要再加硫酸了,所以这样的编写只会使学生思维僵化,可否改为:已知亚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相对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容易被氧化,那测测你制得溶液的酸碱性吧!如果是碱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实验结果的编写
实验结果应该包括数据、重要现象、重要原理等,最好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便于学生分析处理。这一部分现行实验手册还是比较好的。
分析讨论的编写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实验的回顾与反思,并起到深化理解,提升思维的作用,实验手册在编写过程中要强化这部分内容,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例,其实还是可以提许多有思考性的问题,比如:
铁屑中含有少量铁锈,对产品质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② 铁与稀硫酸的反应要控制水浴温度60℃左右,偏高或偏低有何影响?
③ 反应过程中为何要补充水,以保持溶液体积基本不变?
④ 制得的溶液为何要趁热过滤?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⑤ 蒸发浓缩溶液时能否蒸干?为什么?
⑥ 用少量酒精洗涤晶体的原因是什么?能否用滤液洗涤晶体?为什么?
反思与总结的编写
现行实验手册中没有这一步,我觉得设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练习中无法一一呈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完成实验,有许多的收获是无法通过练习达到的,所以设置这一环节除了掌握知识外,也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实验手册的编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现行实验手册的编写引入了许多栏目,形式上作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旧有许多地方值得完善,为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化学实验手册-实验化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
[2]吴琼.中学化学教学建模.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