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模块化是一个将系统进行分解和整合的动态过程,因此,创新系统效率的提升以及创新系统的进化和发展,必然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模块如何分解?二是模块之间的界面规则如何建立?
关于模块的分解,关键是模块分解的标准。从创新研究演进看,早期创新研究关注创新活动的时间特征,采用的是线性模型;近年来创新研究更多地关注创新的产业特征和空间特征,如美国越来越多地关注“创新集群”的作用。因此,模块分解可以按照创新活动顺序进行垂直分解,也可以按照产业、空间进行水平分解;以及两者相互结合的混合分解方式。如果按照模块化的真正含义理解,模块的分解绝不仅限于以创新过程、产业和空间为标准,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熊彼特意义上的创造性的破坏的模块化分解与再结合,才能实现系统的创新。
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式,在模块分解过程中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问题:成本[10] 和信息利用效率[11]。将相互依赖的系统进行模块化,必须把握所有的依赖关系,并将这些关系通过规则融入到新的模块之间联系中,在制定、普及设计规则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本。同时,模块之间存在信息流动,信息以竞争的形式还是共享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模块中,哪种形式对整个系统更为有效?是模块化过程要考虑的关键指标。为此,系统的总设计者必须确定整体结构,运用系统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功能性分析与分解。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整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系统模块设计的重点不在于去设计模块化的组织,而在于设计符合需要的联系规则。就模块之间的联系而言,要解决的则是如何建立模块之间的界面规则。模块化与分工的差异,更多地表现出前者要考虑整合的效益,而这种效益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模块之间的联结对价值交换、转移和创造的影响。创新系统中模块的联结有多种模式,按照“模块化”的设计准则,即“看得见的规则”和“隐形的规则”,存在事先的中央集权式的规则,也有事后在改进中不断进行调整的联系规则。后者已越来越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