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建立高新农业园区,加大农业开发投入。为了长期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制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村经济知识含量的政策。制定农民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鼓励支持技术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支持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使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优质化、高产化、促进农业生产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附加值。政府财政重点保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推广普及,加速传统农业向科技型农业转变的投入,保证我国粮食生产尽快登上万亿斤的台阶,使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有一个新的大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三、建立网络服务园区,发展基础设施产业。知识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服务的基础实施,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必须加强企业内科研结构和企业外市场体系建设。在跨世纪期间,要把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放在第一位:建立知识商品化的“催化剂”――信息互联网络。知识不仅是个人财产,也是社会共同财富。天空人间的信息高速公路。就会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把人的知识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封闭地知识成果交易和公开地科研成果转化,就会变成经济增长率成倍上升的“催化剂”,建立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耳”――电话通讯网络,任各国的经济动态、商情变化、科技信息瞬间传遍世界,确保人类知识共享,促进经济不断发展,建立贸易自由化的“千里眼”――电视商业网络,在家庭走遍世界市场,与商家的贸易往来可在屏幕里完成,使商品流转速度加快;建立金融国际化的 “流水阀”――资本市场网络,从国内到国际银行系统,从股票交易到债券市场都要有“流水阀”,维护世界经济新秩序,把筹集的资金向不发达国家倾斜,敦促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建设世界经济新市场;建立国民经济“大动脉”――交通运输网络,把陆地、海洋、天空的立体交叉的高速公路网与世界各地联接起来,使各国之间的经济尽快接轨,互惠互利,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生产企业“先行官 ”――能源电力网络,加快水电、火电、风能、地热、潮夕、太阳能……等电网建设步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满负荷动力,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能源。总之,我国“六大网络”系统设施建成后,将会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三,腾飞阶段
中国要在经济实力上,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必须首先在我国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上下一番苦功夫,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内地与边疆差别、沿海与内地差别,要用20年的时间,在技术创新实力上赶上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超过小康。
一是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建立人类知识工程库。二十一世纪把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作为头等大事,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劳动力已达8亿多,供过于求的现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要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使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达到总人口的4‰,要做到人尽其力,各尽所能,必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以技术密集型为主。我们要走“头脑”强国之路,从新技术开发到转化为新产品上市,需要把不同知识、不同素质、不同能力、不同专长的人科学地合理的组合起来,把“众智”、“众力”作用发挥出来,也就是把人类知识工程库全部利用起来,我们的知识经济一定会腾飞。
二是健全金融产业体系,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为增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为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要建立内外债结构合理,外汇储备实力增强,免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金融体系。国内外债券、股票、保险等资本市场要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要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千家万户联网,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知识经济发展,银行存贷信誉程度普遍提高,人民币汇率稳定,币值坚挺,成为国际货币的一员,降低投资风险程度,实现企业少投入多产出的良性循环,银行个人储蓄存款要比现在再增加一倍,股票市场机制健全发展,债券投资受到人民普遍欢迎,保险真正成为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完善商品流通网络,促进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很大,扩大内需,沟通城乡贸易,是发展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溶入国际社会大家庭,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中国才能全面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一文中指出:“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也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又说:“自由贸易扩大了生产力”。加速网络市场建设,扩大内需,增加出口,是我们主导方针,保证进出口平衡或略有顺差,是我们对外贸易基本原则。2000年世界贸易总额将增至15―16万亿美元,而我国要占5%是我们对外贸易的奋斗目标。
四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抓住机遇和挑战不放过。在知识经济中,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它的核心是重视人的知识价值。人与信息结合导致知识的产生,这种知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旦这种知识变为管理才能,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就会把一个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把知识链条每一个环节联接起来。知识管理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社会科学,它能借助知识力量,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抓住机遇与挑战,实现信息化、全球化的战略目标。
第四,建成阶段
人类将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两高”(高新工业技术产业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一优”(以优质服务的信息产业为主带动起来的其他服务业)的产值将占总产值70%以上,使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建成为知识经济大国,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万里长征第二步,进行了改革开放,提前实现了国民经济翻二番的战略目标;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万里长征第三步,提出了“知识经济和建立创新体系”的宏伟蓝图,就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