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政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2)

2013-05-28 01:40
导读:三、支持和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众多企业的自主创

三、支持和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众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增强。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有显著增长,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企业创新投入仍显匮乏,据统计多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一直维持在0、5%左右,而世界主要国家企业的这一指标为2%-4%左右,企业或由于实力资金有限或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因为科技创新投资额大、见效慢而不愿投入;我国科技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主力、科研经费投入主要集中于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产学研脱节,企业研发人才不足,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仍是配角,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往往难以到位,技术市场相应的中介服务不完善。总之我国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这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明显软胁。
  
 提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健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创新利益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要多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健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塑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大学排名


  
  人才是创新之本,高素质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实于人的创新活动中,自主创新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完善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是基础。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水平。
  
  五、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提升了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长期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现象,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大量资金用在了引进环节上,对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仅为1:0、08。因此要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明确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通过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带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实现创新。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调控政策,支持和引导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我国经济由导入型向内生型经济转变。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六、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促进自主创新和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在于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促进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知识产权意识仍薄弱,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健全知识保护体系,营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与转移的良好法治环境。
  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就是要保护知识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合法权益,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要加强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厉制裁违法行为。
  另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坚持自主创新并非排斥技术引进,也并非是封闭式创新,而是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树立全球视野、利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我国已经成功开展了许多国际科技合作,在利用国际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应该注意到存在的不足,即参与的多,主导的不多;低层次的多,高层次的不够;关健性人才相当缺乏。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及其它部门主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活动,扩大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层次、规模和水平,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评论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J] .求是, 2005(24).
  [2]编辑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N] . 经济日报,2005-08-29.
  [3]陈晓钢. 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资源是核心[N] .光明日报, 2005-11-10.
  [4]评论员.积极营造优良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N] . 科技日报,2005-11-03.

上一篇:贫困地区乡村关系失范问题及解决思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