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危机对零售企业海外扩张的影响研究(2)

2013-06-09 01:07
导读:此次危机中,很多奢侈品牌经营黯淡。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古奇(Gucci)、迪奥(Dior)以及圣罗兰(Yve SaintLaurent)等四大奢侈品牌的经营业绩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此次危机中,很多奢侈品牌经营黯淡。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古奇(Gucci)、迪奥(Dior)以及圣罗兰(Yve SaintLaurent)等四大奢侈品牌的经营业绩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法国奢侈品娇韵诗(Clarins)集团无奈退出了证券交易市场,结束了其24年的上市历史。英国皇室御用品牌雅格狮丹(Aquascutum)是英国传统服饰的代名词,在危机来临之际,其总裁与管理层一起被MBO(管理层收购)。作为欧洲主要的零售投资商的BAUGUR集团,手握多个高端时装品牌,业务遍及欧美,却面临着被接管的命运。在危机重压下,这些公司自然会根据市场定位重新洗牌,一些品牌会依然维护其高端形象,有些则会退到二线系列或强行降挡,这也是在危机当中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端服装品牌的扩张速度却是非常快的。莎拉(Zara)、H&M(Hermes&Mauritz)都逆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来自西班牙INDITEX集团的莎拉更是取代了美国的盖普(GAP)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快速时尚服装零售商,其专卖店甚至开到了古奇、范思哲等名店旁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之一。Zara从去年开始也加快了在中国的开店速度,目前,其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南京、青岛、苏州、大连、沈阳、哈尔滨以及长春等地开设了多家专卖店。而日本中端休闲服饰品牌优衣库(Uniq-lo)的拥有人柳井正则在《福布斯》2009年富豪榜中新晋为日本首富,凭借优衣库的良好业绩,柳井正以个人资产61亿美元从上年的第六位升至第一位,与上年相比他的资产增加了14亿美元。 
   
  (四)金融危机下零售企业扩张的新机遇 
  由于消费是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标,从经验值看,GDP的增幅往往在一年后才会对零售业带来实质影响,而消费物价指数(CPI)处于下降通道时,通常伴随着消费的强劲反弹。我们从图2可以看到2008年世界经济已然触底反弹,图3我们可以看到全球通货膨胀率已由年前的约6%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1.7%,根据IMF工作人员的预测,到2010年前通胀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知,2009年是零售行业最为艰难的一年,但同时这也是零售行业下一次大发展的调整期和准备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无论是先前在业界占主导地位的百货业态,还是当下业绩最为优异的超市业态,都是在历次经济危机之后所产生的,而每次危机在淘汰部分零售企业同时,又催生了很多大的零售巨头。在危机中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是零售企业所必需面对的问题。在当下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零售企业首先要在其发展战略上应更加注重新兴市场;其次,除了巩固一线城市市场外,还要积极开拓二三线城市、城镇以及农村市场,沃尔玛和家乐福等跨国零售企业2009年在中国新开的店面选址偏重二三线市场,其扩张思路可以为其他零售企业提供借鉴;再次,根据市场调整经营业态,开拓新的经营途径;最后,重新定位经营的品类,以期适应消费者需求。笔者认为,零售企业通过对危机规律的分析,采取适合自己的策略,是能够生存并得以发展的。 
   
  三、金融危机下零售业扩张的新途径:网络零售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传统零售业普遍遭遇“寒流”,欧美等国都有多家“百年老店”清盘破产。而与此同时,网络零售市场却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以我国为例,网络零售市场2007年取得了爆发式增长,2008年则延续了这种高增长态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9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由7400万扩大到8788万,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价格透明和购买方便的网络购物。目前中国网民中,大约四个人中有一个人是购物用户,而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每三个网民中就有两个人在网上购物。中国网络购物的潜力还远未被释放。此外,政府已相当重视电子商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和引导电子商务发展;业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如火如荼,不仅涌现出更多平台类电子商务网站,也有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传统企业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在这种大形势下,预期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会保持快速发展之势。”据国内第三方分析机构“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接近1300亿,增速超过130%。种种现象都表明,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市场强有力的补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虽然,就目前的网购成交总额来看,与传统零售的成交总额相比,还相差很远,但是,在今天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网络零售较传统零售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这必将给传统零售业带来更大的冲击。传统零售业由于受供需双方资源不对称等先天条件的制约,必然导致信息不畅、交易环节过多、物流成本过高以及价格不透明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双方的交易成本,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网络零售则能够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网络零售的迅速发展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比以往更加关注成本,网购零售让企业摆脱传统零售业在中间渠道上发生的费用,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他们将能更加理解消费者;其次,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零售比起传统零售而言,品种更加齐全,性价比更高;再次,会为消费者带来消费的便利,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愈发成熟,现代物流领域的愈发完善,网络零售为是未来社会最为便捷的消费方式;最后,网络零售还能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日趋理性成熟,个性化消费成为市场主流,网络可以为消费者在最快时间内为自身的个性化消费找到决策依据。 
   
  四、结论及启示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入,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已涉及到各个领域,零售业当然也难独善其身。此次危机对于零售企业扩张的影响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不同经济体国家影响不同,普遍来说,对于先进经济体及发达国家的负面冲击大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二是不同业态的影响不同,对于以百货及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为主要经营形式的零售企业扩张的负面影响大于综合超市、仓储会员店、折扣店、社区店以及便利店等业态的零售企业;三是不同品类、品牌的影响不同,对于奢侈品及一线品牌的负面打击大于日常用品及二三线品牌。同时,在危机的背景下,网络零售业发展迅速,成为零售业快速扩张的新途径。 
上一篇:融资支持与西部经济增长 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