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高等学校预算编制是预算的核心环节,预算编制方法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与考评。不同的编制方法有不同的编制依据,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试探讨高校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复式预算、绩效预算等编制方法的具体运用,增强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前瞻性,逐步提高高校预算编制水平使预算资金的分配。
论文关键词:高校;预算;多元化;运用
1 高校财务预算的总体要求
高等学校必须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几个月开始编制预算,预算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要坚持稳健性、适度合理估计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先急后缓、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的平衡对学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特别是在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支出预算指标宜松不宜紧,预留足机动经费,保持一定的弹性,以防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前瞻意识,要充分研究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兼顾学校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才能保证学校日常开支和前瞻性发展的目标均能实现。
2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使用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编制方法多采用“增减量预算法”。或者在从“增减量预算法”慢慢向“零基预算法”过渡中。
所谓“增量预算法”是指在编制下一年度支出预算时,以上年度实际支出数为依据,并考虑下一年度学校收入状况和影响支出的各种因素, 相应地调增调减相关项目预算数额。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容易操作,但有不合理之处:一是经费开支的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是取决于上年度实际支出的基数, 不可避免地受上期既成事实的影响,使上个预算期的不合理因素得以沿袭下去;二是根据学校收入状况,在上年度基数上增加与减少,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容易使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养成惯性思维,滋长预算分配中的只能增不能减,调减预算时各部门怨声载道,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所谓“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对各项支出均不以上年预算及实际支出为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按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两部分重新核定。正常经费按人员定额核定,专项经费根据需要和可能逐项核定。资金分配顺序是先确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再确定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根据轻重缓急排安排。零基预算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对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增减量预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科学性在高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排除部门经费只能增不能减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理论上讲,“零基预算”有许多优点,但在实施中却不容易操作,特别是高校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执行事业单位制度对高校培养核算意识不强,规律性数据整理分析能力较弱,真正要做到零基预算难度较大。
3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多元化的必要性
3.1 部门预算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近些年管理改革力度很大,从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即从“增减量预算”到“零基预算”的转变,从年度预算到滚动预算的转变,从投入式预算到绩效式预算的转变。高校业务活动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在预算中很难细化到财政预算要求的程度,因此要求高校要更加注重部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探索适应高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机制,才能适应财政对部门预算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3.2 国库集中支付对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
高等学校执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及国库集中支付难度是相当大的,高校非入上缴财政专户后,资金不再返还下拨,只能根据批复的预算项目安排支出,学校在资金调配上几乎没有自主权,且年度预算支出项目指标在部门预算批复后,更不用说追加预算增加预算项目。就以项目支出来说,部门预算在上年度8月份开始编制,11月份 “二上” 已上报,而学校的年度计划及工作要点则是到三月份才能确定,造成财务资金计划与学校工作计划不匹配,新增重点项目因上年度无法预计影响学校的发展。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3 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要求
以前高校只要按规定的用途支出财政性资金,培养出合格的高等人才就算完成政府和赋予的使命等理念已经落伍,教育成本分摊和补偿制度逐渐被管理层和社会公众关注。随着高校在财务核算中对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重视,对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方法提出了设置成本费用账户、确定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划定成本计算期、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及建立人才培养成本财务评价指标等的初步设想。合理的成本分摊能比较客观地核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对高校收费标准提供详实的依据,同时在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编制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3.4 基于收入变动预算支出可控的要求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大规模基建建设和建设新校区,高校在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近来每年高考人数呈下降趋势,高校在生源、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每年招生人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招生人员变化幅度较大,收入预算难度大,支出预算调整面宽,意味着高校在预算编制中要充分考虑收入变化因素,形成一种基于收入变动可联动调节支出的预算管理模式。
3.5 高校财务信息全面、真实、完整性的要求
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基建账纳入高校“大账”,资产计提折旧,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仿效了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同时又充分尊重了高校的实际,体现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将极大地提高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对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