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
2013-08-07 01:12
导读:2.6 故障录波测距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
2.6 故障录波测距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2.7 系统的自诊断和自恢复系统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要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8 数据处理和记录
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1)断路器动作次数;(2)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3)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4)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5)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2.9 GPS同步功能
用GPS卫星对时系统,确保了系统内所有单元时钟的同步性和精确性,有利于故障时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全面分析。
2.10 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3 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强、自动化水平高、缩短维修周期及可实现无人值班等优越性,但由于它是高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目前不少工作在变电站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与运行人员,对它的技术和系统结构还不了解,对其可靠性问题还比较担心;另一方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都为低电平的弱电系统,但它们的工作是电磁干扰极其严重的强电场所,确实会影响到各个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1 抑制干扰源的影响
外部干扰源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外部产生的,无法消除。但这些干扰往往是通过连接导线由端子串入自动化系统的。因此,可采取屏蔽措施及减少强电回路的感应耦合等方法。
3.2 接地和减少共阻抗耦合
接地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抑制干扰的主要方法。在变电站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把接地和屏蔽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行之有效的接地有一次系统接地、二次系统接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接地等。
3.3 隔离措施
采取良好的隔离和接地措施,可以减小干扰传导侵入。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行之有效的隔离措施有模拟量的隔离、开关量输入、输出的隔离及其他隔离措施。
3.4 滤波
滤波是抑制自动化系统模拟量输入通道传导干扰的主要手段之一。模拟量输入通道受到的干扰有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两种。对于串入信号回路的差模干扰,采用滤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对于共模干扰可采用双端对称输入来抑制。
3.5 供电电源的抗干扰措施
大多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机或管理机的供电电源常采用交流220V,一般取自站用变压器,这种情况下,电网的冲击,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微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甚至会造成死机。对计算机交流供电系统可采用隔离变压器隔离、电源滤波器、不间断电源UPS及氧化锌压敏电阻等抗干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