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是农产品生产者与超市等零售终端或以企业为单位的消费终端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缩短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农超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接过程还不够顺畅、有效,其推广还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其中信任缺失是一个突出瓶颈。对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下信任缺失的危害和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模式下的信任机制的构建路径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农超对接;供应链;信任缺失;信任机制;构建路径
0 前言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农超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接过程还不够顺畅、有效。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超对接的生产仅占生产总量的15%左右,农超对接还存在一些瓶颈因素,其中信任缺失是一个突出瓶颈,对其危害及潜在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
1 农超对接信任缺失导致的危害和潜在风险
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的实质是农超双方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分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而协议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实现农超有效对接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和建立信任关系。从目前农超对接的实践来看,信任缺失是制约农超有效对接的一个突出瓶颈,并带来了某些危害和潜在风险。
(1)信任缺失增加了农超双方的成本,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如对交易成本本身的增加;对惩罚、监督成本的增加;对控制成本的增加。信任缺失还导致双方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无法取得普遍的规模经济效益。
(2)信任缺失极大地削弱了对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一方面,信任缺失使得农户不按时交货、难以保持一贯的高质量等,而超市则不按时付款、故意抬高门槛等,双方不能严格遵守条款,增加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增加了不必要的谈判和协商,并进而引起不必要的时间耗费。另一方面,信任缺失还使得双方的合作缺乏柔性,当出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往往相互推诿,随之增加了处理此类事件的、物力、财力与精力。最后,信任缺失还使得双方的合作意愿和信息沟通效率大大降低,不仅削弱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由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生产、流通、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共享和反馈,难以准确地获取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导致合作质量和效益下降,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