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运用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结合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理论,对影响我国出口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滞后三期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及汇率这两个宏观因素都对出口有显著的影响。文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扩大出口的建议。
【关键词】
出口 因素 外商直接投资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出口额仅为95.7亿元/美元,到2002年已经达到3255.7亿美元,从当期价格看增长了33倍,出口贸易总额以16.4%的年平均速度增长,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年平均增长率。1997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十大出口贸易国之一。在此后几年内,我国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和位次还在继续上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出口高增长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它们也暴露无遗。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增长率大幅回落,出口增长率由1997年的21%下降到1998年的1%,外贸出口一度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而我国加入WTO也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使我国的出口在应对还未完全消除的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增长契机和挑战。因此,在这一特殊的经济背景下研究我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它们对我国出口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对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根据经济理论在对影响我国出口的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不仅从定性上更注重从定量上深入分析我国的出口问题。进一步找出对出口影响重大的因素,从而得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 主要因素引入 中国大学排名
按新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外生的比较优势;按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1977) 等人的规模报酬递增模型,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的规模, 世界市场总是要比一个的经济规模大。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资源的流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而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却一直都匮乏。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并实施了沿海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外资,承接了周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得以迅速扩张,增强了出口供给能力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从外贸增长的来源看,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主要是依靠外商投资企业来推动的。从1992年到2002年,我国外贸出口额增长的63.4%是依靠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的。此外,外商在华将建立更多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入世后中国的出口商品可充分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可获得大幅度减让关税及取消非关税壁垒的好处,从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贸易发展空间,将带动国内加工工业的更快发展,而这对扩大利用外资特别有利。外商会利用中国的区位和劳动力等优势,在中国投资设厂和建立加工基地,组建营销网络,把在中国的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其价值增值链的一部分。据预测,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有形商品出口的贡献率将从1999年的45.47%提高到2010年的60%以上。同时,外资对中国服务出口也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我们将这一对我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引入进来。
二.汇率
三.虚拟变量
考虑到出口不仅受到汇率等可量化的经济指标,而且同时受到政策因素以及制度的影响,有时这些的影响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们采取用虚拟变量的做法,将这些因素量化。
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但其真正引起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直到1984年,此前的一段时间,计划经济还是较为严重的影响着大家的生活。1984年后,我国走上了带计划性质的商品经济时期,经济很快有了起色。1993年底,十四大召开。从1994年,中国开始了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时代,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四.国内生产总值
新古典经济学家得出口导向经济理论认为现实经济系统存着由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其理由如下:1、出口贸易可以使各国按比较利益分工,实现资源在国际间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产出。 2、出口贸易可是本国的闲置资源得以利用,从而使产出增加。……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出口的因果关系。因为生产率越高,越能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促进出口。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从而增强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国内生产比国内需求增长得快,则厂商必然会向国外出售其产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建模初期,经过一系列计量方法处理,我们发现GDP与出口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在分析中,发现无论是原始GDP与出口额,还是取了对数以后的GDP与出口额之间,均无法协整。于是不将GDP纳入模型。
第二部分 计量建模
从众多国际经济学理论,以及现实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是众多的,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数学关系式来表示:
出口=F(汇率 exchange rate;利用外资fdi;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通货膨胀率inflation;一国开放程度open------)
但在现实的建模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模型的利用价值,选择了四个主要变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exchange、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虚拟变量D1=1—— ≥1984年,0——其它、D2 =1——≥1994年,0——其它。
年份 出口 (亿美元) 真实出口 美国物价 78年=100 我国物价78年=100 汇率 名义GDP 真实GDP FDI 真实FDI
1978年 95.7 95.70 100 100 1.5 3624.1 3605.6 3.54 3.54
1979年 136.6 122.78 111.26 102 1.55 4038.2 3879.626 3.54 3.18
1980年 182.7 144.63 126.32 108.1 1.5 4517.8 4182.496 3.54 2.80
1981年 220.1 157.82 139.46 110.7 1.71 4860.3 4402.438 3.54 2.54
1982年 223.2 150.70 148.11 112.8 1.89 5301.8 4799.054 3.54 2.39
1983年 222.3 145.44 152.85 114.5 1.98 5957.4 5321.866 9.2 6.02
1984年 261.4 163.97 159.42 117.7 2.33 7206.7 6129.52 14.2 8.91
上述经济变量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3),世界统计年鉴(1983~2003),中国统计局网站。样本数据为1978~2002年,以1978年为基期,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分别对EX,FDI进行平减,获得了这些变量的真实值。
一.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取α=0.05
滞后长度m=n Granger因果性 F值 P值 结论
3 FDI→EXPORT
EXPORT→FDI 4.91639
2.40281 0.01419
0.10821 有因果关系
无因果关系
2 exchang→export
export→exchang 3.93427
0.66399 0.03824
0.52696 有因果关系
无因果关系
考虑到投资与产出之间的时间不一致,在模型中运用滞后三期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同时,汇率的影响也有一个时滞,原因是当一国汇率下降时,当期的生产并不能很快的进行调整。因为当厂商看到这期商品有利可图时,极大可能预测下期的也是这样,从而加大投入。并且根据因果检验的结果,在进行大量尝试后,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EXt=β0+β1FDIt-3 +β2EXCHANGEt-2+β3D1 +β4 D2 +μt
二.平稳性检验
1.EXPORT的ADF检验
ADF Test Statistic -1.919734 1% Critical Value* -4.4691
5% Critical Value -3.6454
10% Critical Value -3.2602
单位根的τ检验结果为:τ=-1.919734,我们不能拒绝H0:γ=1,表明出口的对数序列可能是非平稳序列。
2. FDI的ADF检验
ADF Test Statistic -1.891427 1% Critical Value* -4.5348
5% Critical Value -3.6746
10% Critical Value -3.2762
单位根的τ检验结果为:τ=-1.891427,我们不能拒绝H0:γ=1,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序列可能是非平稳序列。
EXCHANGE的ADF检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ADF Test Statistic -2.544701 1% Critical Value* -4.4691
5% Critical Value -3.6454
10% Critical Value -3.2602
单位根的τ检验结果为:τ=-2.544701,我们不能拒绝H0:γ=1,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序列可能是非平稳序列。
三.协整分析
由于所研究的单个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在此基础上做的回归将是伪回归,于是我们分别对变量进行两两协整。即两两回归后,对其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经四步十二点法均通过,表明它们两两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具体结果是:
出口 FDI 协整 I(1)
出口 汇率 协整 I(2)
FDI 汇率 协整 I(2)
同时,对长期模型进行回归,得其残差项在水平状态下就已经平稳。从而保证了出口、汇率、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在以后作出的回归是真实的,能够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关系。
四.误差校正
经过协整分析,发现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就短期而言,各变量可能是不协整的,但一个时期中不均衡的部分(均衡误差)将在下一期中得到校正。
第三部分 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
对模型:
EXt=β0+β1FDIt-3 +β2 EXCHANGEt-2 +β3D1+β4 D2 +μt
进行回归的结果为:
EXt=27.155+1.705FDIt-3+49.140 EXCHANGEt-2-23.952D1 +87.177 D2
(34.55) (0.46) (7.96) (40.89) (64.68)
T= (0.786) (3.716) (6.173) (-0.586) (1.348)
一.多重共线性修正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D1、D2的t检验不显著,而模型的整体F检验效果好,说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下面进行修正。
对变量进行逐个回归
经分析在四个一元回归模型中,FDI滞后三期对出口的拟合效果最好,线性关系强即:
EXt=234.25+3.832FDIt-3
(33.88) (0.36)
T= (6.915) (10.524)
R^2=0.847045 R^2 =0.839398 F=110.7577
逐步回归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带入②式得到如下几个模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EXt=13.55+2.27FDIt-3+47.71 EXCHANGEt-2
(33.24) (0.23) (6.37)
T= (0.408) (9.75) (7.49)
R^2=0.963 R^2 =0.959 F=221.33 DW=1.778
EXt=139.73+3.642FDIt-3+122.63 D1
(67.34) (0.37) (76.46)
T= (2.076) (9.844) (1.604)
R^2=0.86528 R^2 =0.851103 F=61.018
EXt=223.01+2.445FDIt-3+231.59 D2
(30.49) (0.64) (92.73)
T= (7.314) (3.803) (2.497)
R^2=0.88484 R^2 =0.87272 F=72.996
从回归结果看,加入汇率的滞后两期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提高, 而加入D1,D2后效果不明显,且D1的t值不显著.因此以出口,FDI, 汇率的滞后两期为基础再进行回归
EXt=20.57+2.24FDIt-3+51.17 EXCHANGEt-2-30.32 D1
(35.06) (0.24) (8.01) (41.64)
T= (0.59) (9.295) (6.38) (-0.73)
二.异方差检验
ARCH Test:
F-statistic 1.019968 Probability 0.415584
Obs*R-squared 3.239020 Probability 0.356221
对残差序列进行ARCH检验,检验有无异方差,过程阶数P=3
假设H0:α1=α2=α3=0
得Obs*R^2=3.2390 ,查卡方分布表,给定的α=0.05,自由度为P=3,得临界值为7.815,接受原假设,无异方差。说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包含了充分的信息,不存在变量的遗漏和样本数据的观测误差。
第四部分:结构分析及政策建议
从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出口的影响并不是在投资当期就可以明显的表现出来的,它要经过一个较为长期的经济运作过程才能够体现出他对出口的促进效应。三年前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亿美元中国当年的出口额就增加2.27亿美元,之所以相对较小的投资额能够产生较大的出口额,是因为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资金,而出口商品中不仅包含了资本这一要素,还包含了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多种本土要素。而且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投资还存在乘数效应,当投资数额为一个单位时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是几个单位,而本国经济的增长又必然会促进我国对外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优点。比如, 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助于引资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相对来讲, 应该尽量减少对外借款, 其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没有贡献, 而且借款必然涉及到归还, 对借款管理不当还会带来风险。因此, 我国要把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上。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