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
什么是经济周期?萨绍尔森(Samuelson.M)和诺德豪斯〔Nordhans.P.A)(1998)在他们合著的《经济学》中是这样定义的:“经济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一l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经济周期是由经济衰退和紧随其后的经济扩张两部分组成的”、“经济衰退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以上下降”,“经济扩张是经济衰退的相反”。
对经济周期成因的论述,除外因说(如战争、革命、自然灾害等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外、西方学者调重于内因说.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凯恩斯主义提出的乘数一加速数理论
(2)卢卡斯在l 977、l 978年提出的货币性经济周期理论
(3)熊彼特在1939年提出的基于创新的周期理论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西方市场经济经济周期的成因。但用这些观点却难以解释保我国这样的体制转轨国家的经济的周期性运动。例如,它们不能解释我国1978、1992年的经济为什么会迅猛增长,也不能解释1989年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在我们看来,这3个年头我国经济出现的异常波动是由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启动过猛”或“刹车过急”所造成的。因此,我们认为.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周期是由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和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目前.理论界对我国1978—1999年间经济周期的划分.其依据集中在经济增长或通货膨胀的波动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经济增长率(以GDP增长率计,下同)的“谷——谷”法为依据,划分为I978—1981年、1982一1986年、1987—1990年、1991—1998年4个周期(刘树成,2000)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出台的重大经济政策,我们发现,这些政策一般都是在经济增长处于波峰或波谷前后推出的(见图1)。我们将以经济增长的“谷——谷”法来划分经济周期,并认同刘树成认定的各个经济周期的起点。这样,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如下4个经济周期:1978—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0年、1991—1999年。
说明:图中的标记表示各个时期出台的主要重大经济政策。
(1)1978年2月,中共中央特发国家计《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重点》,提出在1980年全国将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成为第3个经济周期的波峰。
〔2)197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调登、改革、登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随即送入收缩期。
〔3)1981年3月,国务院作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计划管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的若干规定>>,该年经济继续走低.并成为第1个经济周期的谷底。
(4)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经济步入第2个经济周期的上升期。
(5)1986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界外资金管理的通知》、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控制图定资产投资规援的若干规定》、经济增速下降,该年也成为第3个经济周期的谷底。
(6)]987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放宽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和简化审批手续的通知>>经济增速随即上升.构成了第3个经济周期的上升期。
(7)1988年2月、7月和8月,国务院分别提出了“控制物价、穗定经济”,9月发布《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通知》,经济开始步入收缩期。
(8)1989年3月,李鹏在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坚决贫彻治理整顿知深化改革的方针》政府工作报告、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抓紧抓好治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经济急剧收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9)l990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90牟继续搞好汾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的报告》,不过同年7月国务院举行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增速继续走低、并形成第3个经济周期的谷底。
(10)1991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八五”纲要和十年规划》,该年成为第4个经济周期的起点。
(11)1992年9月,中共召开十四大。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在十四大的鼓舞和招引下,经济快速增长.构成了第4个经济周期的波峰。
(12)1993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经济步入收缩。
(13)1996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继续回落。
(14)199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3个文件、强调经济工作应注重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但经济继续惯性地在低谷徘徊。
(15)1998—2000年,政府相继出台了诸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累计增发国债3600亿元,存贷款利率也降低到历史低点,经济的持续下滑之势得到抑制、并在2000年出现转机。
二、问题的提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20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各国钧致力于经济的增长,并将此作为一国政府的政策目标。而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总是呈带波动的上升趋势,可以说经济增长是通过经济波实现的,经济波动又是在经济增长趋势中进行的,而有规律的经济波定可以称之为经济周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许多新的经济现象迫使人们跳出原有的分析套路,即根据历史平均增长速度推断和评价当前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方法,转而关注各个时期增长速度的差异及其规律。
根据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
Y= 17556.19 + 1.513852*M2 - 8.545446*F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t = (8.838951) (9.411871) (-5.699386)
R2= 0.982399 DW=0.492734 F=613.9813 Obs*R^2=6.564749
根据回归结果分析,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较好,t值显著,在ARCH滞后3期的条件下检验无异方差,不足是模型存在正的自相关,且F的系数与经济意义不相符合,估计是由于M2 和F的多重共线性引起的。
修正:将原模型按照两个解释变量修改为以下两个新模型:
Yt=ά+β2*M2+ut (2)
Yt=ά+β1*F +ut (3)
回归结果如下:
方程(2) Y= 8680.232 + 0.602531*M2
t = (4.574855) (22.46490)
R2= 0.956412 DW=0.225136 F=504.6718 Obs*R-squared=14.51569
方程(3) Y= 3787.068 + 5.483294*F
t= (1.285577) (15.39406)
R2=0.911531 DW=0.197919 F=236.9772 Obs*R-squared=19.61643
根据回归结果分析,两个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较好,t值显著,但是两个方程都存在严重的正自相关和异方差。对于方程(3)由于变量之间自身的性质使得自相关的消除几乎不可能,且用各种方法进行修正后仍然不能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对R2的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暂不予以修改。对于方程(2)我们用广义差分法修正如下:
DLY t= 0.665318 + 0.724973*DLM2 (4)
t = (10.52221) (28.4846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设定虚拟变量和建模分析
A、单独政策分析
1 扩张性财政政策
D1=
0 其它
1 紧缩性财政政策
D2=
0 其它
1 扩张性货币政策
D3=
0 其它
1 紧缩性货币政策
D4=
0 其它
由此我们引入政策虚拟变量建立以下几个模型:
Yt= ά+β1*RF+β2*F ————(5) (RF=D1*F)
Yt= ά+β1*TF+β2*F ————(6) (TF=D2*F)
DLYt= ά+β1*RDLM2+β2*DLM2 ———— (7) (RDLM2=D3*DLM2)
DLYt = ά+β1*T DLM2+β2*DLM2 ————(8) (T DLM2=D4* DLM2)
B、政策搭配分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这里同上将政策作为定性变量以虚拟变量的方式引入模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D5=
0 其它
1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D6=
0 其它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D7=
0 其它
1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
D8=
其它
由此我们引入政策虚拟变量建立以下几个模型:
Yt=ά+β1*F +β2*G+ ut ————(9) (G=D5*F)
Yt=ά+β1*F +β2*H+ ut ————(10) (H=D6*F)
Yt=ά+β1*F +β2*I+ ut ————(11) (I=D7*M2)
Yt=ά+β1*F +β2*J+ ut ————(12) (J=D8*M2)
DLYt=ά+β1*DLM2 +β2*M+ ut ————(13) (M= D5* DLM2)
DLYt=ά+β1*DLM2 +β2*N+ ut ————(14) (N= D6* DLM2)
DLYt=ά+β1*DLM2 +β2*O+ ut ————(15) (O= D7* DLM2)
DLYt=ά+β1*DLM2 +β2*P+ ut ————(16) (P= D8* DLM2)
双松——方程(9、13)
Yt= 5396.827 + 5.380336*F —1.783750*G (9)
t = (1.509400) (14.12569) (-0.807766)
R2=0.914077 DW=0.259600 F=117.0215 Obs*R-squared=16.16820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但G的 t值不显著,且与经济意义不符
DLYt=0.633167 + 0.735952*DLM2 + 0.008133*M ———(13)
t = (8.352247) (25.16985) (0.784916)
R2=0.974354 DW=1.378384 F=398.9150 Obs*R-squared=1.696960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但M的t值不显著
双紧——方程(10、14)
Yt=1144.947 + 5.479830*F + 2.509594*H ———(10)
t = (0.439378) (18.30478) (3.250014)
R2=0.940227 DW=0.616864 F=173.0289 Obs*R-squared=4.367305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解释变量的t值显著
DLYt=0.665093 + 0.719701*DLM2 + 0.021407*N ————(14)
t = (12.28382) (32.91609) (3.000570)
R2=0.981523 DW=1.701736 F=557.7734 Obs*R-squared=1.172853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解释变量的t值显著
财松货紧——方程(11、15)
Yt=-5433.785 + 8.743037*F —3.050889*I ————(11)
t = (-2.044178) (13.16867) (-5.272718)
R2=0.960917 DW=1.701736 F=270.4556 Obs*R-squared=1.302621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解释变量的t值显著
DLYt=0.561240 + 0.773062*DLM2 —0.023652*O ————(15)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t = (8.412790) (27.45514) (-2.787943)
R2=0.980733 DW=2.003553 F=534.4618 Obs*R-squared=1.832936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解释变量的t值比较显著
(4)财紧货松——方程(12、16)
Yt=3919.989 + 5.475984*F —0.732207β2*J ————(12)
t = (1.273935) (14.97942) (-0.207144)
R2=0.911701 DW=0.199692 F=113.5764 Obs*R-squared=19.58128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F的t 值显著,但J 的t值不显著
DLYt=0.668948 + 0.724655*DLM2 —0.027951*P ————(16)
t = (10.92071) (29.40996) (-1.573140)
R2=0.976384 DW=1.242358 F=434.1189 Obs*R-squared=1.491173
根据回归分析,方程的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DLM2的t 值显著,但P 的t值不显著
采取双松的政策下的年份有82 83 84 87 88,由方程(9)、(13),可决系数很大,这表明双松的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但由于G与M 的t值不显著,说明单一的政策效果不明显。我们认为货币扩张造成通胀,对经济周期影响较明显,政策的整体效果较好。实际中1992年及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转型的初期,各项经济指标都不健康,加之政府的指导思想存在失误,并且技术上的不足,对M2的发行严重失真,财政支出亦十分随意,造成经济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这大大干扰了经济的发展,GDP的走势图大起大落。
采取双紧的政策下的年份有81 85 89 94 95 96由方程(10)、(14),可以看出回归效果都很好,T检验很显著。实际上92年后政府在宏观调控有很大进步,经过长时间的通货膨胀,政府大力给经济降温,央行收缩银根,政府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控制财政支出,通过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力的遏制了经济的非理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采取财松货紧的政策的年份有98-2002由方程(11)、(15)R2 和F值都较高,整体效果较好,解释变量的t值显著。但I 的系数为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间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
采取财紧货松的政策的年份只有90年,政策搭配没有普遍性,难以对其效果进行判断。所以在此不作进一步的讨论。
四、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经济过热的主要源头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发展过快;另一个就是政府的政绩工程包括形象工程等推动的投资增长。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只是中间产品。另外,由于近期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应该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继续抬升。
根据回归方程及图形,我国经济确实存在周期现象,而经济的稳健增长是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现实中各国都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我国当前经济情况,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作为参考:
一、政政策可适当减弱力度,同时,向“中性”和“稳健”的方向调整。积极财的
政策对治理经济衰退比较有效。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财政资金所支持的投资项目可以适度紧缩,主动进行结构性调整。在总量上,可以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同时适当调整国债使用的结构和方向,更多地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放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义务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和基本卫生条件及的保障和改善方面;增加对“三农”问题的投入。同时,控制政府投资节奏。
二、货币政策短期内应保持稳健,并对利息率予以适当调整。在调控方式和松紧程度方面将进行连续的微调。居民存款早已是负利率;货款的实际利率也很低。利率的调整,可能对制止钢铁业,电解铝的投资作用不大,但对居民的房地产,汽车贷款的需求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目前,广义和狭义货币增长幅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部分企业感到资金紧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降温,货币政策在数量控制方面可以稍有松动。但是考虑到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央行仍应该谨慎地控制金融市场流动性,同时根据情况较为频繁地进行微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来看,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之成为必然,货币政策也将从“配角”上升为“主角”,控制好货币供应量成为主要调控目标。要切实建立起激励中小企业, 服务业发展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的投资渠道。这里的核心是建立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制。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中国特别缺的是大量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投资公司。国际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对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或基金,能较快、较大规模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开放民营中小银行试点也不失为使 “冷”的领域“热”起来的好途径。民营银行要大胆试点,谨慎推广。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进一步解决资本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推进利率市场化,多渠道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那些“求资若渴”的中小企业。
五、存在问题
一.由于学识所限,我们没有对单位根进行检验。因此本文中没有考虑变量的平稳性。
二.常用的对经济增长的测量均是采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内生的变量来分析,我们这里采用了外生的政策作为解释变量,而政策变量只是通过实际变量中的关系,通过对某些实际变量的影响来实现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模型说服力可能不足。
三.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用语短期经济分析,而且建立在诸多的假定条件之上(如短期内价格不变等),很大程度上,实际情况不能满足这些严格的假设条件,因此,从长期的经济分析来看,存在缺陷。
四.改革开发能够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由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到国民账户体系(SNA)的转换,1993年开始试用SNA到1999年全面采用SNA和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估计值全面接受。如此,对GDP核算的体系和口径上的不一致对模型的回归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 中国大学排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汤在新 吴超林 2001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蓝皮书》 2002
《宏观经济分析》,余少谦, 2004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杨坚白,陈东琪 2002
《紧缩与扩张:中国宏观调控模式选择》,吴军,200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赵彦云 1999
附:各方程的回归估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