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对当前浙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3)

2014-04-10 01:11
导读:第三,城乡保障一体化是摆脱浙江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困境的惟一途径。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属地。农民只有取得当地集团的成员权,才能在需要社

      第三,城乡保障一体化是摆脱浙江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困境的惟一途径。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属地。农民只有取得当地集团的成员权,才能在需要社会保障时得到一定的保障。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规模经营,使农村过剩劳动力真正从经营土地上转移出来。也就是说,要使农民自觉地从土地保障中解脱出来。这就必然要求有新的社会保障作为替代机制。

      (3)笔者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第一步,在农村首先建立与城镇相类似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法定化、补充保险(商业保险)化和救助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线,救灾救饥等)社会化的机制灵活的农村“社保”体系;第二步,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保障系统,为实现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之间的制度接轨做准备,最终完成两者之间的转换与衔接、真正实现一体化。

    2实践条件

      (1)浙江的发展良好,为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这一切都为进一步健全浙江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浙江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为建立农民养老保障提供了最佳时机。人口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口会逐步超过未成年人口,而进人老龄化社会和随之而来的高龄化社会。在这一人口变动过程中,某一时期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结构,也就是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比较低,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者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期”。

      一般来说,这样的“黄金时期”可以持续30年到50年,并主要取决于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生育水平下降越快,高比例劳动力的潜在发展机会就越大,黄金时期的持续时间也越短。浙江的老龄化来得又早又快,其发展机遇也既早又快,稍纵即逝。

      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社会的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的30-40年是储备积累资源、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最佳时期,时间少于此期,则会使养老基金储备不足;时间太长,又必须面对巨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问题。据预测,浙江将在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进人老龄化高峰期。我们必须抓住现在的“黄金时期”快速起步,时不可失,时不我待。

      (3)农村居民的养老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建立新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犷基础与思想保证。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了初步框架,具备了进一步完善的许多可行性条件。据对浙江农村的有关显示,62.6%的农民认为有必要交纳农村养老保险金,只有8.3%的农民认为没必要交养老保险金。可见,解决养老问题切合大部分农民的需要。用养老金方式养老已逐步被农民接受。这说明,农民养老保障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为建立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与思想保证。

      (4)加人世贸组织,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世界接轨创造了时代机遇。进入WTO以后,社会保障的运作与管理将越来越规范化、公正化、社会保障的体系与制度趋于法制化和科学化。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必将与世界接轨,要接受世界的评判。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组织机构的培养与建设,其发展速度很快。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性在浙江的迅速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专业化队伍和专门化机构力量将会得到改善,从而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世界接轨创造了时代机遇。

      (二)建立与完善浙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总思路

      以人为本,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国家一体化与区域财政适度差异相结合,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集体、社会等多元投人为渠道。积极提高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程度;量入为出,分类,分阶段运作;逐步取消城乡差异,确保物质供养、兼顾生活照料、注重精神慰籍,稳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现代化管理体系,实现浙江省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具有适切性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养老模式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是不可避免的,农村的养老模式不可能推行一种统一模式。我们必须针对浙江省新农村的实际情况,坚持适切性原则,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社会化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在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农村养老可实施“以家庭保障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自我保障为补充”的模式。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村养老可实施“社区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社会保险为补充”的模式;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彻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要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终实现“以机构养老为主,社会保险为核心,家庭保障为补充”的理想模式。从浙江的现状来看,机构养老很受高龄老人以及身体有病的老人欢迎,也可以解决子女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目前,浙江的机构养老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规模和专业化水准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和提高机构的专业水准,是浙江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上一篇:浅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条件分析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