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毕业论

2014-04-07 01:1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试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毕业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当前,作为我国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


  摘要:当前,作为我国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应对经营风险的增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发展,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论文关键词:农民;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捉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谐社会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5.77亿人,比例为43.9%,农村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7.37亿人,比例为56.1%,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人群。可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仅仅关系到占总人口约56%的农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关系到衣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具体言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着如下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将面临的严重问题。老龄化现象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能否解决与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以及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养老的绝对需求增大,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在老龄化问题上,我国与发达不同的一点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城市高于农村,而我国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即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农村老龄化的趋势快于城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了6.96%。另有数据显示,2000年与1982年相比,全国市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4.54%提高到6.42%,提高了1.88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从5%提高到7.5%,提高了2.5个百分点,呈现出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升高快于市镇的状况。在我国,截至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3亿,而农村老年人口约0.93亿。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将占总人口的14.0%~17.7%;204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近4亿,农村老年人约为2.6亿,我国将迎来老龄化的高峰。显然,因老龄化带来的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将成为现在及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问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必须予以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按照养老的自身规律,养老保障的积累期一般需要20~30年的时间。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现在再不着手花大力气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我国未来将很难承受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老龄化危机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种根深蒂固的生育观念,也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一个突出难点。尤其是在农村,“养儿防老”不只是表现为一种生育观念,更是一种社会现实,仍然有极大的。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属于家庭代际问互相供养的反哺型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农村家庭结构、规模和功能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于家庭生育水平下降,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独生子女数量增加,农村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逐渐萎缩,核心家庭增多。据,中国农村家庭每户平均人数从1973年的4.81人,降到1982年的4.51人,1990年的3.97人,1997年的3.64人,到2002年降为3.39人。29年间减少了1.42人,下降了29.52%。而且从城乡差别来看,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幅度要大于城镇。2002年我国城市家庭规模为3人,镇为3.25人,乡村为3.62人,与1982年相比,城镇家庭减少0.87人,乡村家庭减少0.95人。

  农村家庭的人口结构也逐渐向“4-2-1”转化,随之而来的家庭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因为“4-2-1”结构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的家庭中除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外,还要承担4位老人的供养责任,也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成年后将要担负4~6位老人的养老,这种情况客观上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是从时问和精力上,还是从财力物力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是很难承受的。老年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家庭赡养负担的加重;核心家庭的增加,又意味着代际联系的弱化。在这样的家庭结构条件下,如果单纯依靠家庭养老,那么,将使年轻人不堪重负。同时,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趋势日趋明显,家庭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养老供给资源减少,供给程度降低。所以单单靠传统的家庭养老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

上一篇: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研究综述毕 下一篇:试析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状况与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