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封建迷信在一些大有。一些传统宗教在农村带有相当严重的迷信色彩,某些外来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到了农村以后也发生变异有了迷信色彩。近年来,农村信教人数猛增,一些地方非法宗教活动十分猖獗。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某种意图,不惜一切拉拢发展乡村干部甚至中小学生人教。一些传教人员散发反动宣传和海外宗教宣传品,导致部分教徒离心离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秩序。当前农村封建迷信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并存,并由隐蔽走向公开,一些人公开打着科技和宗教旗号粉墨登场;二是参与人数多且呈年轻化趋势三是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呈城乡互动趋势。封建迷信的泛滥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破坏了生产生活秩序,一些信教群众有田不种或不务生产,有的甚至变卖家产、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幻想“升天”,结果造成家庭破裂。有的信徒有病不医治,寄希望于鬼神显灵,由于拖延医治导致死亡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受到家长或教徒的影响,有的学生辍学信教,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了义务的普及与下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有的地方,甚至发生因封建迷信导致的流血冲突和家毁人亡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
2建设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乡村社会的整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的与时俱进。而在一些农村地区,随着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步消失和发生蜕变,宗法观念、修庙塑神、买卖婚姻、重男轻女、虐待老人等现象随处可见,封建传统思想和行为还很有市场。由于文化生活的贫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有的地方农户办红白喜事或节庆日,往往举办一些低下粗俗的文化活动,如邀请杂牌歌舞队表演下流的脱衣舞,借以招揽观众。一些乡村赌博成风,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宿命论、有神论等思想和观点在一些地方开始复活。农村文化活动对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助于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为社会整合提供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在一个社会内,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文化除了以一整套行为模式、价值和规范来支持社会整合外,还提供一套强制的制裁方法,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文化之所以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具有共享性,共享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能够相互认同,因此对于事物能够产生普遍一致的意见,这就为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共同配合提供了自觉自愿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文化具有传递性,在上一代社会成员向下一代社会成员传递生活技能和价值规范的过程中,也就将一个社会的本质性的传统保存了下来,使得一个社会不至于因时间的流逝或上一代社会成员的消失而产生混乱,从而使一个社会获得了的稳定性。’
2.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开发农村资源的重要途径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正如《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随着农村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代发展和农村振兴,离开知识经济的支撑,仅靠简单劳动力和有限的农业资源是无法完成的。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低,科技素质整体水平低,社会素质差;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能力差、时间长,与现代高科技农业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智力的提升推动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文化熏陶和教育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把他们打造成新型农民,这也是新农村再造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花大气力办好农村和,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通过卫星、广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
2.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路径 文化是经济的内核,文化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国许多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单靠农业发展是很难改变农村生活的,只有因地制宜,改变观念,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资源,利用文化、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展演等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最终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同时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作为社会上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人们片面强调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政治功能,忽视和否定其经济功能,忽视其商品属性。实际上,文化与经济是密切结合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生产力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已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有的地方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一些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传统乡村资源的开发,正在成为许多地方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例如,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大力开发古村落旅游、农家乐、生态文明村、观光农业园等农家旅游,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农民找到了一条符合地域特色且节能环保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