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文化建设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3)

2014-04-16 01:01
导读:2.4加强建设,有利于农民树立良好的心态和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与农村发展相比,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农民的思想观念更为滞后。这不仅制约着农村

  2.4加强建设,有利于农民树立良好的心态和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与农村发展相比,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农民的思想观念更为滞后。这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增收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谐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仅仅盖几座新房子,也不是简单地看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多少。没有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没有具有现代性的农民,农村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民,就不会有农村的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农民确立以和谐为目标的评判体系,丰富和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促使农村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风气,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新农村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用社会主义核tL,价值体系占领农村市场,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造就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进而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基层在一步步推进,农民的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增强,和谐农村的构建在逐步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日趋进步。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适应新情况、面对新挑战的能力较差。个体的认知能力也受到许多局限,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往往摇摆不定、喜欢感情用事。如果不能正确和及时地加以引导,势必影响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的全面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可以采取下对策措施。

  3.1加快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政府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文化领域新增加的投入应首先考虑农村。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引入“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等多种实现模式,提高公共文化的社会效益;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要根据农村文化由于受地区问文化差异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继而在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方面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鼓励弘扬和挖掘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支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3.2坚持“种文化”和“送文化”相结合,并且要多在“种”字上下功夫    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和满足的水平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送文化”是远远满足不了的,也无法真正激发农民追求符合自己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性,而“种文化”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也是农村文化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要加大“种文化”活动的力度和覆盖范围,通过“种文化”活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提升农民的参与热情和乡村社会的凝聚力。要为农民自办文化提供交流平台,增强农民本土民间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认同感、归宿感,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无论是“送文化”还是“种文化”,都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及当地的民风民俗,让群众喜闻乐见但又不能低级媚俗。

  3.3加强新农村文化工作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    有了稳定的队伍,才会有经常性群众活动的开展,文化设施的利用及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必须建设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群众社团组织为补充的形式多样的新农村文化工作队伍。首先要配齐乡镇文化站干部,切实解决好文化站机构、编制和人员待遇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培训作用。再次要发挥好对群众文艺团队的引导作用。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农村文化阵地流失现象,导致封建迷信的泛滥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死灰复燃。现有的农村文化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有计划、有选择地发掘农村文化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开展一些形式新颖、思想向上、内容健康、易于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处处存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文化建设。目前要以增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重点,营造友好的邻里关系,培养农民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特别关注孤寡老人,贫困人群等各类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族群的地域差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各种途径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从而最终从思想深处铲除社会不和谐的根基,使广大农民既关心修身齐家之事,又有治理天下的情怀,从而保障农村社会健康、稳定、有序、协调发展。

上一篇: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