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对和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看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与农民的矛盾关系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的非农化应该以政府的重农化为前提。鉴于此,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转变职能,从抓具体项目的“越位”式服务中解脱出来,强化与服务的手段和水平,营造出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大,以政策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造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条件。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目前中国现有的状况下,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依存于土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主义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撂荒现象。同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使得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与现代化规模经济、产业经济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农民真苦,农民真难,农村真穷。是当今中国不可回避的一个严峻现实。
一是苦在种地不划算。这些年,农机、化肥、用水等都在不断涨价,而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粮食价格却没有按同倍上涨。于是在广大农村就出现了谁家种地谁家受穷的情况。由于农民增产不增收,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种地。
二是苦在没地可种。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本。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1.4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而且优质耕地少,污染退化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房地产开发等名义掀起的“圈地风”席卷全国,大片良田被侵占,甚至被闲置和抛荒。大批农民成为无地的游民。
三是苦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价格体系的扭曲继续加剧。扭曲的价格体系使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民对农业投入不感兴趣,农村固定资产的大部分和农户投资的主体向非农业转移,农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投资少,发展慢。
四是苦在看病难、上学难。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每况愈下的情况下,生不起病、看不起病在我国农村家庭非常普遍。再有就是高不可攀的费用让农民负担不起。近年来,教育乱收费的情况越来越多,教育乱收费甚至被评为三大暴力行业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农民很想让子女上学,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放弃子女上学的权利。
五是苦在进城务工难。城镇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农村在衰退,更多的农村人员想进城务工经商,但是城镇社会又不接纳他们.他们只能在城镇社会的边缘生存着,既对城镇社会的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推迟了农村的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民群体所承受的是“多向度”的贫困,农民工的市民化适应总体来说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六是苦在城乡差距巨大。不平衡的发展造成国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尤为明显。在经过了最初的大幅增长后。农村收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停滞。政府在农村的投资相当匮乏,大量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沿海地区及大中城市。由于农村缺乏投资资金,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及公共工程支出受到压缩。内陆地区,一些腐败行为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贫穷,如以劣质钢材取代钢材的豆腐渣工程造成的严重损失着实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