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老有所养”

2014-04-25 01:2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老有所养”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的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农民


  摘要:的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失去又导致养老问题的产生,构建和谐社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求在发展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通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 养老保障 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土地需求进一步增加。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修建公路、建设园、扩展城市等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民生活中起主要保障作用的土地在有限的补偿后被征用了,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各地对失地农民养老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服务,完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失地农民“老有所养”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和谐建没,要求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解决好在发展中形成的阶段性问题。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失地现象的产生,作为农民养老主要保障的土地的失去,使农民失去了最后的保障。失地的农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为此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是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同时为了避免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拉美化”现象,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是维持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是和谐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失地农民养老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兴起大办开发区的热潮,最高峰时达8000多个,当时全国每年流失的耕地数量在1000万亩以上。1996年开始,中央严令限制新增征用土地,并且要求土地总量平衡,这样每年大约是200万--300万亩征占土地。据国土资源部2002年底测算,在征地过程中每征用一亩地,将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达到4000万人,失地农民就是一个很大的数了。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也就足说将有5450万亩耕地由集体所有变为所有,与此相应的是将有更多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和养老的土地。

  我国农民养老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主要的模式有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储蓄养老、集体养老及养老等,农村养老保险为试点开展,覆盖面极低。土地的失去,改变了原先较为稳定的农村经济结构,改变了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农村养老保障的经济基础。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理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得到逐步的解决,如果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的缺失,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碰。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针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建立了不同制度和措施。如江苏省江阴市在失地农民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领取200元的养老社会保障金。2001—2003年中无锡市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较少,仅占15%,实际领取养老金的占47%,为农民购买养老保险费用占土出让金和补偿金的1.7%和6_8%。浙江省各地也推出了多种涵盖养老保障的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如留地安置、建标准厂房出租、两套农民公寓、社区股份经济合作制、货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土地租赁制等。但总的来说,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比较分散,各地因经济水平等的原因,保障金额多少不一,保障参与率低,保障金额偏低,难以达到养老保障的目的。

上一篇:关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