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其中为各省、市、区人均GDP值(元),Xi为各省、市、区信息化水平指数,为人均GDP的样本条件均值,变量采用1998年的数据(见表1)。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可得:
其中回归方程下方第一排圆括号内的数字是对应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差;第二排圆括号内的数字分别是在对应参数等于0的原假设下,所计算的t量;r2是可决系数。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相对较好,可决系数为0.7332;系数显著性:对于统计量为8.9272,给定a=0.05,自由度为n-2=29,查t分布表可得to.025(29)=2.045,因为t>to.025(29),所以拒绝原假设,并表明信息化水平对人均GDP有显著性影响。
综上所述,区域信息化水平对区域人均GDP有显著性影响,区域信息化程度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四、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有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始终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即是物质、能量、信息。不过,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这三种要素分别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着从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信息经济的三个阶段。人类掌握了农耕技术,进入有赖于物质的农业经济时代;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大工业的发展,又进人物质和能量的工业经济社会;随着以和通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应用,人类开始进入有赖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大量生产知识和信息,并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控制信息的流通、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和利用,形成知识信息网络,从而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经济增长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而大量的信息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注入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