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4-05-12 01:1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


  摘要: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完善用人机制。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水平指数;区域经济

  一、信息与信息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随着人类对资源利用广度和深度的加大,信息也成为一种资源,并日益发展成为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社会发展的“时代潮”——信息化。广义的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是指在统一规划、组织、领导下,在、、国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推进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

  由于中国各地区在位置、便利性、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东、中、西部在信息资源获取、掌握及运用信息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已经拉开,形成了“数字鸿沟”。从表l中可以看出,1998年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分布中,前五位全是东部省份,后五位全是西部省份。东部十一省、市、区中,仅有山东和河北的信息化水平指数低于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25.89中部八省、市、区中大约有40%的省份信息化水平指数低于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而西部十二省、市区中,只有陕西、重庆、宁夏的信息化水平指数高于全国信息化水平指数25.89,它们分别是36.94、30.18、27.92。东部信息化水平指数最高的是北京,为89.87,西部信息化水平指数最低的是西藏,为l3.03,二者相差甚远。

  从以上分析可知,总体上,东部地区信息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信息化水平,中部地区信息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相差很大,广大中西部地区在信息化方面存在明显劣势。我们认为,产生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西部地区社会信息意识弱,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社会所认识;二是信息化人才相对缺乏,教育体制落后,信息处理和加工水平低下,很难成为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三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支撑信息化所需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及装备滞后,信息发育缓慢;四是体制落后,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相互分割,存在严重的分散、浪费、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不同信息化水平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著名家K.阿罗认为,经济主体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的,是不完全信息,因而其行为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作用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人们可以花费及财力来改变经济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改变恰好是信息的获得。不确定性具有经济,因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就是一项收益。区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一个区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便利,而这种信息资源的获得减少了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了收益。所以,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舞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一篇:关于上市公司高管“落马”原因分新及治理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